天啟二十一年,倭奴國的德川幕府在江戶會戰中,被建奴與國內反對勢力組成的聯軍擊敗,德川家光也在撤離的途中被打死。
本以為自己能夠真正掌權,成為名副其實倭奴國國王的後水尾,很悲哀的發現,這個該死的建奴還不如幕府。
沒有利用價值的他,再一次成為了傀儡,更是為了防止這傢伙搞出來什麼小動作,建奴直接把他帶到了遼東。
此時的建奴,可以說是達到了自己的勢力最巔峰,不光是控制大半個遼東和漠南一部,更是把朝鮮和倭奴國掌握到了手中。
這些還不算什麼,在那些紅毛蠻夷盟友的幫助下,多爾袞如今已經擁有了一支近七萬人的火銃兵,火炮也高達兩百多門。
可以說他已經超越了父兄,成為了東北亞地區,當之無愧的新王者,哪怕努爾哈赤冒認的老祖宗,曾經與南宋對峙的大金國,都比不上如今的多爾袞。
在徹底將倭奴國奴役後,多爾袞也開始把目光,放在了南方的大明,那個曾經讓大金沉沙折戟的地方,也是時候找回場子了。
只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調集滿蒙漢,還有朝鮮以及倭奴八旗,預備在秋天時再次扣關時,他們南方的準盟友,卻是給他們送來了一個訊息,大明的那個皇帝已經準備好出兵了。
“陛下,一切已經準備就緒,只等陛下您一聲令下,三路大軍就會從三個方向海陸並進,蕩平遼東的建奴。”
德勝門外,已經升任兵部尚書的洪承疇,可以說得上是意氣風發,舊官僚體系之中,除了前兩年相繼病逝的孫承宗和袁可立,他算是混的最好的了。
如今更是有機會,親自主持這一場滅國之戰,哪怕往後會被那些皇家軍校的畢業生取代,他洪承疇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更何況自己的幾個兒子,也已經陸續從皇家軍校畢業,進入到了大明的朝堂之中,老洪家在自己也算是完成了最初的積累。
只要後輩們別想不開了,去和皇家作對,那成為新的名門,可以說是指日可待了。
“洪愛卿,切記朕和參謀總部的安排,此次征討建奴萬不可操之過急,多爾袞整合了朝鮮和倭奴之後,實力上也是不容小覷。
但不管是遼東還是朝鮮和倭奴,都沒有太多的底蘊,若是速戰他們還能有些優勢,可若是形成持久戰,哪怕是建奴有著紅毛蠻夷以及江南的支援,也不可能堅持得了太久。
朕要你做的,就是在交戰中儘可能的殺傷其有生力量,不斷的給建奴進行放血,等其支撐不住時,將其趕往北方的冰原,或是西邊的蒙古草原。”
現在的建奴方面,靠著整合朝鮮與倭奴國,還有紅毛蠻夷與江南士紳的支援,確實是拉出來了一支幾十萬人之多的大軍。
可這也正是陳逸軒的目的,否則在建奴經歷入關之戰大敗時,不顧一切揮兵北上,當時的多爾袞絕對支撐不住。
之所以放任他不斷的發展,除了當初的大明國力不允許之外,更多的是想靠著建奴,把朝鮮與倭奴國整合,到時候一勞永逸的幹掉他們。
別看建奴現在兵精糧足,但歷朝歷代的戰爭打的是什麼?說到底就是雙方的後勤比拼。
不說秦國與趙國的長平之戰,單是劉邦項羽的楚漢之爭,就是比拼後勤實力的典範。
劉邦可以輸十次百次,依舊很快能夠組織出來一支大軍,可勝多敗少的項羽卻做不到這點,只是一次重大的失敗就會丟掉所有。
現在與建奴開戰,憑藉著已經初步建立整合起來的工業體系,大明可以源源不斷的爆兵。
建奴前期靠著從朝鮮還有倭奴國搜刮的資源,還能夠勉強的支援,但隨著雙方交戰的時間不斷持續,定然會經濟崩潰。
到那時候,多爾袞只要是不想成為階下囚,要麼從蒙古草原一路向西,學習匈奴和突厥人找條活路。
要麼就是不斷的向北,去和那頭貪婪的大狗熊搶食,看看能不能在歐羅巴立足。
“臣定會按照陛下吩咐,不斷的讓建奴流血,將其打服之後,驅逐其向西或是向北遷移。”
對於陳逸軒的計劃,洪承疇自然是知道的,不管他能不能理解,都會毫不猶豫的去照做。
而且在已經更名為大明皇家海軍的皇家水師,從歐羅巴戰場上回來後,他們已經知道這世界之大,並非只有一個大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