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的專業素養和對自身健康的重視程度,理論上應該更積極地尋求替代方案或階段性調整才對?
一個模糊的念頭,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她心底漾開一圈漣漪。
幾天後,溫以南的身體狀況穩定,獲准在特護陪同下進行短時間的院內散步。
田特助小心翼翼地攙扶著她,在住院部樓下陽光充足的花園裡慢慢走著。
“你看那邊,”田特助忽然壓低聲音,示意溫以南看向不遠處康復中心大樓的側門。
只見白瓊的護工推著他的輪椅,正從側門出來,似乎是剛做完某項檢查或治療。
白瓊低著頭,似乎在閉目養神。
這本身沒什麼特別。
但溫以南的目光卻被輪椅旁掛著的一個不起眼的紙袋吸引。
那是一個印著“康達運動醫學中心”LOGO的袋子。
康達中心?
溫以南對這個名字有印象,那是一家頂級物理治療私人機構,收費極其昂貴,而且……它最擅長的領域是肌肉力量訓練和功能性恢復。
對於白瓊這種神經受損導致的無法承重,似乎並非首選?
溫以南不動聲色地收回目光,繼續散步,彷彿什麼都沒看見。
但心底的疑竇,卻在悄然滋生。
回到病房,她狀似無意地問起:“對了,白瓊現在是在哪裡做復健?還是醫院康復科嗎?”
田特助正在整理檔案,聞言答道:“聽護工提過一嘴,好像最近換到一家叫‘康達’的私人中心了,說那邊的裝置更先進。”
“康達?”溫以南挑眉,“那家收費可不便宜,白醫生還挺捨得。”
“是啊,”田特助隨口應道,“可能覺得效果更好吧,畢竟他挺著急想站起來的。”
著急想站起來?
溫以南腦海中浮現出白瓊每次提及腿傷時那副認命又痛苦的樣子,與著急似乎並不太吻合。
而且,如果他真的在康達進行積極的力量訓練,為什麼每次問起進展都含糊其辭?
疑點像藤蔓一樣纏繞上來。
她需要知道更多。
幾天後,溫以南以需要一份關於孕期營養的資料為由,讓田特助聯絡了李教授。
在田特助送資料過來時,溫以南順便問起了白瓊的情況。
“李教授,白瓊的腿傷,您瞭解嗎?神經損傷恢復這塊,康達中心的效果如何?”
李教授推了推眼鏡,有些疑惑:“白瓊?他的腿傷……我記得當時急診的初步診斷是脛腓骨粉碎性骨折伴軟組織嚴重挫傷,神經方面……當時急診的肌電圖顯示有腓總神經輕度壓迫症狀,但後來他轉院治療了,後續詳細的神經損傷評估報告我就沒再關注,而且……”
李教授頓了頓,“如果神經損傷嚴重到長期無法承重,單純靠力量訓練效果可能有限。”
李教授的話像一塊冰,砸進溫以南心裡。
後續轉院治療……轉去了哪裡?
為什麼從未聽他詳細說起過後續的診斷和治療方案?
疑雲越來越重。
溫以南決定不動聲色地調查。
她不能直接問白瓊,那會打草驚蛇。
她需要更確鑿的證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