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網上的非遺工藝品太普通,自己親手畫的國畫可能又不是那麼能拿的出手。可他本來就有一樣從小練到大的非遺文化,只是因為太熟悉了,再加上思維侷限在了非遺“物品”上,這才燈下黑,一直沒想起來自己本身就會一項非遺技藝。
京昆國粹!
這是他的拿手好戲。
國畫是他最近一撇一捺積累的經驗,那京昆國粹的功夫,則是他從小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一點一點打磨出來的。毯子功、早起吊嗓、軲轆椅子、雲手臺步、拿頂虎跳、小翻下腰......
“練了這麼久的國畫,倒是差點忘記了自己最擅長的技藝。”
沈歌無奈地笑了下。
如果這樣的話,那自己也不用再費心去尋找什麼互換的非遺了,只需要錄一段自己的唱段,然後將錄音寄給對方就可以。既達到了互換非遺的目的,又弘揚了國粹的魅力,完成了系統定下的目標。
“可是,在家裡用手機錄製的話,難免會擾民,而且聲音也會失真,最好可以去有專業裝置的錄音棚裡錄製......”
沈歌想到了秦子君。
秦子君不僅是他的房東,而且還是她的學姐,學的是和影視攝影製作相關的專業,同時還開了一家攝影工作室,她應該可以幫忙找到專業的錄音棚。
只是......
才拖欠了人家兩個月的房租,剛剛被人上門催債,現在又立刻求人幫忙,這口......有些不好開啊。
沈歌扶額。
看著自己滿屋的廢紙,一幅幅牡丹、茉莉、玉蘭、山茶,還有從花店裡買來臨摹、製作手工藝的幾朵鮮花,幾天過去了,花瓣已然乾癟枯萎。
他眼睛驀地一亮,計上心來。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這件非遺技藝製作的小禮物,一定可以將其輕鬆拿捏。
桌子上乾癟枯萎的鮮花是他前幾天從花店裡買來的,除了用來臨摹練習國畫外,他也沒有浪費,畫完後又嘗試著製作了另外一件非遺——蟳埔簪花圍。
蟳埔簪花圍是閩南地區的一項非遺技藝,來自泉州蟳埔村,起源於宋元時期,是蟳埔漁女的一種特別裝扮。這種頭飾又被稱為“行走的花園”,主要由髮髻、花環、象牙笄或魚骨笄組成,有時也會用金銀釵加以點綴。
說幹就幹。
現在他手頭還有嘗試製作簪花用的工具,按傳統來講,應該用魚骨簪或象牙簪,但是此刻條件不允許,就在外賣平臺的美妝店上下單了幾根普通的簪子。
唐朝時便已有簪花記錄,到宋朝時無論男女皆可簪花,直到後來,簪花的風俗熱度才逐漸下降、消失,直到近代,在一些地區還保留有簪花的習俗。
“先在房東姐姐的身上試試看,”沈歌一手拿髮箍,一手持膠槍,“如果可以的話,將這麼美麗的蟳埔簪花圍推廣開,未必會比在網上互換非遺的效果差。”
最底層用在飾品店買的仿生花來鋪就點綴,中間則是用花店裡買的鮮花。粉白的素馨剪去適當的枝莖,放置在一簇簇嬌豔欲滴的山茶中,明媚且燦爛。
“蟳埔簪花圍不愧被稱為‘行走的花園’。”
沈歌看著自己手中做好的花環,花團錦簇,豔豔動人,迎面撲鼻的山茶花香沁人心脾,清雅而繁盛。
“雖然不是那麼完美,但也足夠精緻!”
把它送給秦子君,找錄音棚的事兒,應該沒那麼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