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是石綠的由來了。
“這你都知道?!”
秦子君有些驚訝。
“你忘了我是學什麼專業的了?”
“華國古代史還教這個?”
“不教。”
“那你放什麼屁!”
兩人一邊鬥嘴,一邊錄製著顏料的製作過程。
沈歌將這三塊孔雀石中較大的一塊敲開,取出一小部分來,將其浸泡在水中,“這一步主要是為了去除石頭裡面的燥氣......”
將石頭泡了十幾分鍾,沈歌拿出一個牙刷。
“怎麼,這是什麼儀式嗎?”坐在他對面拍攝的秦子君語氣故作疑惑地問道,“難道製作顏料還要焚香齋戒,刷牙沐浴,唸經禱告?”
看著她一閃而過的狡黠目光,沈歌說道:“這一步是要洗淨刷掉石料表面的雜質,進行初步處理。”
這一階段簡單枯燥,沈歌反覆重複這一過程。
拍攝的秦子君忽然問道:“按你說的那樣,這石頭又是生在深山洞穴中,又是長在銅坑裡,想必應該非常珍貴吧,可你是怎麼得到的呢?”
“一個朋友送的。”
沈歌淡淡地回道。
無中生友?
秦子君繼續追問:“你這個朋友......是不是你自己?”
“難道你非得要我告訴你這幾塊石頭是前兩天下墓得來的?”沈歌抬頭反問,“這次折損了好幾個兄弟,你說這石頭珍貴不珍貴?”
說完,他又有些不耐煩地擺了擺手,“這段到時候剪掉!”
秦子君語氣堅定,“是,沈老大!”
經過反覆的水洗沖刷,孔雀石表面的雜質被清除了大部分,與剛才的顏色相比,明顯更深、更乾淨純粹了些,翠綠奪目,明豔動人。
清理好後,將洗好的石頭放置晾乾,沈歌開口說道:“注意在這一步的時候切記不能心急,用火烘烤乾或者直接用吹風機吹乾,一定會影響到顏料的品質,最好是讓它自然乾透。耐心、等待,是能製作出上好顏料的重要條件。就像這幾塊孔雀石,它們都是經過了千年、萬年的沉澱滴化,才形成了現在的這般模樣。”
晾乾的過程就比較枯燥了,專業的相機錄製裝置都在工作室,秦子君也不可能一直舉著手機拍攝,把前面的製作過程拍完,後面就是漫長的等待了。
時間飛逝,加上天氣乾燥,沈歌和秦子君兩人也沒等多久,當洗淨的孔雀石自然晾乾後,下一步,就要正式開始處理了。
沈歌掏出一把小錘子。
有個小品經典的一句話是怎麼說的,大錘八十,小錘四十。
四十、四十、四十......
沈歌小心翼翼地一下一下敲擊著,把石頭砸成小碎塊,所幸有之前做蟳埔簪花圍的經驗,此刻他的手十分得穩,力度適中,頗有耐心地慢慢將大塊石頭砸碎,直到砸成豌豆粒大小。
秦子君一邊拍攝一邊看,枯燥的重複動作看得她打了個哈欠,不得不佩服沈歌的專注和耐心,將大塊的石頭錘成豌豆粒大小,這個工作量精細且折磨人,“你是怎麼做到的?”
看著面前的小顆粒碎石,沈歌淡淡一笑。
“吾亦無他,惟手熟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