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圍著教室轉來轉去,看看這裡,贊贊那裡。
不斷有人對著趙瑞剛和劉彩雲道謝,要是沒有他倆,這學堂也不會這麼快辦起來。
還有位嬸子攥著蘇晚晴的手不放:“蘇老師,俺家狗蛋就拜託你們了!將來能識個字,不當睜眼瞎就行!”
正熱鬧著,學堂門口忽然傳來一陣腳踏車鈴鐺聲。
只見公社文書領著兩個穿幹部服的人進來,手裡捧著一大包紅綢包裹的東西。
“趙瑞剛同志!鄭懷城同志!”公社文書舉著燙金的獎狀高聲大喊。
“到處找不到你們,原來人都在這兒!市局和縣裡給你們送榮譽來了!”
人群“嘩啦”一下圍過去,只見紅綢下是一塊木質獎牌,寫著“工業先鋒集體”,分明是頒給瓦窯大隊的。
還有兩張大紅獎狀,一張是鄭懷城的“市級工業勞動模範”,一張是趙瑞剛的“市級技術革新標兵”
還有個鼓鼓囊囊的大布包,開啟一看,裡面是二十尺藍卡其布,一塊上海牌手錶,一塊梅花牌機械手錶,還有一百斤全國通用糧票和一百元現金,分明是給鄭懷城和趙瑞剛的物質獎勵。
這在物資緊張的年頭,這可是實打實的重獎。
鄭懷城微微一笑,拉著趙瑞剛往臺前走,聲音洪亮:“這獎不是給我們倆的,是給瓦窯大隊所有搞生產、盼進步的所有社員的!”
劉永才趁機高喊道:“今兒個雙喜臨門!學堂開學,又得榮譽,咱們晚上殺兩頭豬,大隊開伙飯!”
鑼鼓聲再次響起,孩子們舉著課本歡呼,大人們笑著談論未來。
瓦窯大隊的學堂裡,兩件喜事撞在一起,算是滿村的希望——
既有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也有車間裡車床的轟鳴聲。
京城方面很快就知曉了鞍陽鍊鋼領域的重大動靜,也查清了馮一濤事件的來龍去脈。
而經過細緻核查,竟發現馮輝不僅出國留學的學歷造假,還用骯髒手段頂替了趙瑞剛的返京名額。
穆心蘭的父親穆劭鋒得知後雷霆震怒,當即下令徹查此事來龍去脈。
一時間,不少與馮一濤有牽連的官員都受到了波及,官場也掀起一陣不小的波瀾。
就在瓦窯車間第一批齒輪套件發往北荒農場的當天,一份檔案從京城送到了中州市工業局。
呂振邦手持檔案沉思許久,最終決定派秘書周遠親自前往瓦窯大隊,將調令送到趙瑞剛家中。
此時的趙瑞剛正在鞍陽縣,同餘大嘴、陳學深、胡秋菊、李振軍、孫玉明等人一同商議剩餘齒輪套件的交付時間。
經過一番統籌規劃,眾人驚喜地發現,所有套件竟然能提前十天全部完工。
大夥兒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紛紛感慨這陣子的辛苦沒白費。
與此同時,胡秋菊所在的研究所已經完全突破了鎢鋼技術,相關報告已呈交市局,正等待市局安排生產,進而開展軍工產品試製。
羅衛中還特意託胡秋菊給趙瑞剛帶話,對他大加讚賞,並表示會為他記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