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我的印度洋帝國

第19章 隨航物資

連續不斷的馬車在西宜宜城和邦戛城穿梭,三條溝公司正廳的搬遷工作進行的還算順利。

經過清查,林家福總算弄清楚了公司的家底。

三條溝公司的府庫中積存了100萬斤稻米,120萬斤玉米,15萬斤大豆,12萬斤小麥,7萬斤花生,豆油5000斤,鹽2萬斤,糖3000斤。

這些物資大都是用來預備救災的,許多年下來,這些老本還儲存的完好。

另外庫存中還有3萬多件刀槍,4000件各式農具。

另外公司境內保有1000頭牛,1300匹騾子,1000匹馬,2000頭驢,4000只羊,雞鴨鵝若干只。

這些家底怎麼看都很稀薄,如今要開闢外海殖民地,需要徵借部分實物物資。

農具、刀槍以及稻米,糧油以及鹽,都是需要徵借的。

至於糖和酒則是從林家庫中出,大夏公司徵借的物資會記賬,日後還會返還。

……

林百祥打算開闢的澳洲拓植點有兩個,一個是澳洲北部的達爾文市區域。

這處地方要到1839年才會被英國人熟知,之所以得名達爾文,因為達爾文親自到此考察過。

這處地點是熱帶氣候,降水豐富適合開展熱帶作物種植。

另外這裡還有大量的澳洲土人聚集,到了那邊後可以直接抓捕土著開展種植園經濟。

另外一個拓殖點是西澳的重鎮珀斯,那裡水土豐足煤鐵齊備,是良好的種田基地。

且那邊的氣候是地中海氣候,適合發展農業,能夠供養大量人口。

這兩處拓植點附近都有金礦,只要林家在兩地建立秩序,再放出金礦的訊息,立刻就能吸引大量的淘金客前來淘金。

屆時人流量充足,市面就能越發繁榮。

(原時空直到1850年整個澳洲只有40萬白人,墨爾本金礦的訊息一經發出,各國淘金客蜂聚,1860年外來人口就突破了110萬人。)

……

第一次出航,林百祥打算帶2000人,每個拓植點安置1000人,這樣既能保證前期的順利開展,另外還能讓拓植點能夠早日走上正軌。

清國移民只有240人,剩下的就要從公司內部篩選單身男性移民760人。

從三發蘇丹那邊俘獲的1500名女性俘虜中,年輕適齡的女性正好1000出頭。

從公司內部篩選男移民,除了要年輕外,還需要挑選有特殊技能的。

漁民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懂得曬鹽的,懂種地以及會飼養牲畜的。

同時還需要徵收會小手藝的,比如會編筐、草帽之類的人才。

另外還需要從公司的戰兵中徵調一部分人,這些人到了拓植點後要承擔起組織帶領民兵的職責。

算來算去,各類職能的人才必不可少。

所有有志選老婆出海的單身人員都必須簽訂生死狀,若是死在外海不會來找公司麻煩。

……

林百祥同父親合計過,首次出航需要為兩千人預備半年的糧食,必須預留好提前量避免遭受未知意外情況。

按照每個成年人每年消耗500斤糧食計算的話,2000人就需要準備50萬斤糧食。

船隊中還需要攜帶各類活禽,以及活的羊牛馬。

澳洲大陸上此時最多的除了袋鼠外,剩下的也就是澳洲野狗和毒蛇多了。

家禽可以多帶一些每類400只,大一點的牛馬羊則是要少帶一些,各帶100,積少成多慢慢販運。

婆羅洲上並沒有馴養家豬的習慣,是以華人在這裡這麼多年甚少吃豬肉,婆羅洲上倒是有一種野豬名叫須豬。

不具有馴養價值,後期想要馴養家豬需要從清國單獨販運,至於英國的約克豬有機會可以嘗試購買。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