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洋船船主的談判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做長期準備。
回到邦戛後,需要林百祥處理的事務很多,比如字典和教科書的雕版問題。
清國書籍都是豎式,且標點符號遠不如後世的豐富。
每一種新式符號,林百祥都需要給經辦人常萬全以及雕版的工匠講解清楚,這些事情必須講清楚,不然雕錯了,整塊板子都廢了。
至於採用橫式,對於雕版工匠來說也是一種負擔,他們必須改變幾十年的雕刻習慣,一時半會是難以習慣的。
至於採用俗體字做主文字對他們來說倒覺得輕鬆,這樣能省不少功夫。
不過在雕版之前,他們必須得掌握新編的簡體字,免得刻錯了。
說完了雕版上的細節問題,還需要再同常萬全解決一下字典的問題。
字典的作用十分強大,是為標準語提供音韻、意思解釋、例句、用法等等的工具書。
此書關係深遠,必須謹慎編纂。
以林百祥的學識編寫這種工具書難度很大,在剛開始編撰時,他可是吃了不少苦。
幸虧朱鵬和常萬全毛遂自薦,為他提供幫助,查詢典籍,做字詞的釋義並組織仿寫例句等等繁瑣工作。
如今好不容易編撰出一本2000個常用標準字的字典,但是雕版的時候,遇到了難題。
林百祥想要的是做成後世那種巴掌大的字典,但是雕版工匠卻說這樣的板子不好雕,而且印出來裝訂也不好裝訂。
林百祥糾結再三還是放棄了自己的堅持,向現實妥協,讓雕版匠人按照慣例雕版。
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印刷墨水的調配,雕版的印刷墨採用水性墨問題不大。
若是活字印刷的時候,水性墨的印刷質量很差,需要改用油性墨。
同期歐洲的印刷油墨大多是採用松節油調配墨汁,這種油墨十分適合鉛活字印刷。
荷蘭的印刷業十分發達,但是之前從海盜手中解救的荷蘭人中居然沒有一個學過印刷。
無奈之下,林百祥只能回來自己搞了。
他和印刷工坊的人一起試驗了上百次,才調配出一種適合活字印刷的油墨。
這樣一來,日後做出鉛合金活字後,就可以順暢的使用活字印刷了。
但是想要使用活字印刷,也需要培訓專業的技術人才。
比如排字工就是技術含量和勞動強度比較高的崗位,排好了字版還需要校審人員以及拓字工,總體來說活字印刷也不省力。
只是相對雕版印刷節省些時間罷了,若是能夠藉助機械的力量,或許能夠輕鬆一些。
除非進入自動化時代,不然印刷業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是勞動密集型行業。
……
解決了印刷上的一些問題後,印製工分券的年畫小組給林百祥提交了“10分”工分券的雕版成果,以及一張印刷成品。
(工分券是用ai畫的有些粗糙,上傳截圖截得不全,大家湊合看。)
對於這種卡通畫似的代金券,林百祥有點無感,但這已經是年畫組最大的潛力了,只能說聊勝於無吧。
等以後條件好了,再從歐洲挖一些造幣廠的專業人才,調配出專業的油墨,使用特製的紙張,再來印刷適合大夏公司的鈔票。
得到林總長的認可,讓區小龜的哥哥區大貴十分高興,他一直都牢記林百祥解救他們兄弟的恩情,總想報答林總長。
“好了,你去忙吧,整體畫面就按照這個來,分券和厘券的顏色做好區分。”
“是,總長。我們前期印刷多少張?”
林百祥想了想,“十分券先印1萬張,五分券先印5萬張,一分券先印10萬張,厘券每樣都先印10萬張。”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