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帶來的豬仔有25只,路上死了8只。
剩下的17只中有4頭公豬,公母俱全,接下來就是好好飼養然後繁殖擴大種群。
後續還需要繼續攜帶仔豬過來,避免過度近親繁殖,導致遺傳病。
……
林百祥看著這些仔豬,同看到幼童一樣,心中滿是喜愛。
他交代陳春生一定要好好照看這些仔豬,圈舍也好仔細建造,日後堆肥和製造硝土都是好幫手。
豬是雜食性動物,除了餵給草料外還可以餵給漁獲。
海鮮煮熟了都可以餵豬,但是必須搭配玉米等糧食作物,不然豬也會營養不良。
種豬喂大了之後,就要發展集約化養豬了,屆時就可以建造一個沼氣池,經過發酵的廢料直接就可以施在土裡肥田。
而且沼氣還可以用來燒火,節約燃料。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目前來說養豬是個極好的產業。
不過養了豬也有問題,那就是這邊的土女大多是穆斯林,她們不吃豬肉。
這個問題暫時無解,畢竟兩個殖民地都缺乏女性。
等日後可以從別的地方弄到女性移民後,就減少馬來土女的比例。
不過對她們的世俗化教育強度不能降低,殖民地內她們日常出行都已經和普通人差不多了。
……
弗朗西斯除了帶來生豬外,還帶了不少水銀。
利用水銀和錫製造出的玻璃鏡叫做“錫汞齊法”,在德國人發現銀鏡反應之前,是歐洲通行的玻璃鏡製造法。
玻璃鏡在歐洲普及了幾百年,而清國仍舊沿用銅鏡,不得不說滿清統治者實在夠混蛋。
水銀在製造玻璃鏡上面十分有效,但是水銀的毒性十分厲害,而且反應過程十分漫長,通常需要一個月之久。
另外弗朗西斯帶來的水銀有限,是以短時間內難以大規模製取。
林百祥想製造出幾塊大的鏡子,然後利用金剛石裁割,做成梳妝鏡送給家裡的幾個女人。
這種技術性不大,又危險的工作,林百祥自然不會親自出手。
他找來曾亮耳提面命了一番,就讓他去安排人了。
林百祥又讓人制造了帆布衣服和活性炭面罩,等工人到位後幫他們包了頭面全身,才讓工人開始製造玻璃鏡。
製造玻璃鏡的第一步,是要將錫箔貼在玻璃面上。
這個工序通常是用水黏合就可以,畢竟錫箔很薄。
第二步就是要倒水銀了。
工序簡單就是穿著防護服拿東西有些費勁,而且必須得用刮板把水銀攤開。
攤開水銀後,基本上就沒事了。
水銀是液態金屬,能夠很好地溶解錫。
隨後在玻璃上形成一層薄薄的錫與水銀的合金,稱為“錫汞齊”。
這層“錫汞齊”就能緊緊地粘附在玻璃上,從而形成鏡子。
後續基本不用管只需要時常來檢視一下,避免蟲子或者動物之類的落到反應面,破壞鏡面。
眼看著八月已經過半了,林百祥決定啟航去西澳了。
那邊的情況如何,也讓他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