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重生大宋朝

第19章 亡國之恨

“求之不得嘛!原來十四皇子馬將軍早有謀劃?”李剛欣欣然道:“李剛一切聽馬將軍安排!”

馬超招呼上眾人向馬行街馬府官邸而去,李剛的話匣子便就滔滔不絕地開啟來:

金軍第一次圍攻汴京,宋徽宗顯示出一代君王的睿智和遠見,他說:“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大宋朝是禮儀之邦被蠻夷欺侮,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們必須做好兩手準備!”

皇上的兩手準備就是將皇位傳給太子趙恆,自己則趕往江南鎮江以觀時局變化。

徽宗皇上趕去鎮江後,不少大臣跟隨前往;汴梁這邊的張邦昌、李邦彥、白時中一幫賣國投降派卻攻擊徽宗在江南另立朝廷。

趙恆這個王八徒子就是馬尾巴串豆腐提不起來,對李邦彥幾個賊臣的話語不辨真偽地相信。

張邦昌、白時中、李邦彥一夥奸臣就像綠頭蒼蠅在宋欽宗耳邊“嗡嗡嗡”吵嚷不休,蠱惑宋欽宗一定要將宋徽宗從鎮江喊回來。

白時中言之鑿鑿地在朝堂上大放厥詞:“宋徽宗做了太上皇是想控制朝廷架空太子皇帝宋欽宗,大家難道沒有看到,東南地區的物資和勤王軍隊全都湧聚鎮江;大宋現在是兩個朝廷,萬萬不行啊!”

李邦彥接上白時中的話:“太上皇昏暈不堪,在位25年治國無方;一味地仁慈寬政和強盜講仁義道德,使大宋家不像家,國不像國;一定不能叫他在江南另立朝廷,立即派員去鎮江召喚他返回汴京!”

李邦彥的父親李浦是銀匠喜歡跟進士交遊,河東舉人入京者多取道懷州拜訪他,李浦會停下工作備辦所需並資助路費,李邦彥由此聲譽鵲起;入京補為太學生。

大觀二年(1108年),宋徽宗賜他進士及第;授任秘書省校書郎,試任符寶郎。

因諫官彈劾其遊縱不檢點,罷去符寶郎,仍任校書郎,不久以吏部員外郎兼管議禮局,出任河陽知州,後受召入京任起居郎。

李邦彥擅長奉事宦官,宦官們爭相讚譽推薦他,歷任至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

宣和三年(1121年),被授任尚書右丞;宣和五年(1123年),轉任尚書左丞。

李邦彥與王黼不和,私下勾結蔡攸、梁師成等人,共同攻擊王黼並將其罷免。

宣和六年(1124年),李邦彥被授任為少宰;毫無建樹,只知阿諛順承諂媚,京城人都把他看作“浪子宰相”。

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南下,宋徽宗禪位給宋欽宗,任命李邦彥為龍德宮使,遷為太宰;他力主割地求和,是真真切切的賣國賊。

李邦彥是宋徽宗的信臣,宋徽宗南下後他卻背後插刀子;實在氣人。

馬超聽完李剛喋喋不休地講述,長吁一聲,道:“宋徽宗如果繼續留在鎮江的話金兵就不可能俘獲他,而以長江天譴為障礙號召全國軍民反擊女真人奪回汴梁不是沒有可能,然而事態的變數太大,最終釀成千古悲劇!”

李剛接上馬超的話聲淚俱下,道:“誰說不是,可太子皇上趙恆完全被張邦昌、李邦彥、白時中這幫利慾薰心的傢伙矇蔽了雙眼,作出割地媾和希望金人退兵;還將宋徽宗從鎮江召喚回來置於宋欽宗的監管之下!”

李剛說到這裡咬牙切齒道:“趙恆一登基叫殺了前朝的蔡京、童貫,全盤否認徽宗朝的利國利民方略;更為齷齪的是推舉老臣前去召喚太上皇回汴梁!”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