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重生大宋朝

第74章 撫琴寄情

馬超沒有將後面“賊人偷竊”幾個字喊出來,李師師便就暢笑起來,道:“馬哥哥過慮啦!未名湖周邊暗哨林立,賊人不敢越雷池半步;即便《聽琴圖》被盜,小妹也有辦法找回來!”

李師師說完上面這些話,神清意定道:“這幅《聽琴圖》是皇上特意給小妹畫的,蔡太師的題詩也是後來補上去的!”

馬超怔驚,不明事理地問了聲:“這麼說世上有兩幅《聽琴圖》,一幅在小妹這裡?那一幅不知在哪裡?”

“世上是有兩幅《聽琴圖》,皇上給師師繪畫這一幅時前面已經畫過一次;至於那一幅在什麼地方師師無從知曉!”李師師口吐幽蘭似的說著,將沏好的香茶端給馬超,道:“看來馬哥哥對皇上的《聽琴圖》頗有心得是不是?”

李師師這句話問得突兀,但也戳破他心中的那點秘密——馬超對宋徽宗的《聽琴圖》是較為上心,不是自己而是鄭斯文。

鄭斯文給馬超說過:“後世二十一世紀的人對藝術天才宋徽宗的書畫追者若鶩,鶩就是野鴨子;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季節,從地球兩端飛來無數的野鴨子沉浸在有水的河流中交媾嬉戲;野鴨子一樣的人群捧宋徽宗的書畫,倘若能得到一幅《聽琴圖》在巴黎文物拍賣會上一定能拍出數億元;用作新組建的忠義靖國軍軍費那是再好不過的事!“

馬超沒想到自己心曠神怡中打馬疾行,無意中來到皋山五峰;竟和京城名媛李師師邂逅,琴棋書畫不無精通的李師師,現在更上一層樓,成為琴棋書畫武舞嫻的大家;而馬超更想不到的是她的湖邊水榭聽雨亭中懸掛著稀釋珍寶《聽琴圖》。

李師師猜不透馬超的心境,嘟嘟囔囔道:“哥哥是不是覺得小妹精靈古怪?先做白紗女子又裝小乞丐戲弄你?”

馬超嘿嘿笑道:“怎麼能叫戲弄?那是小妹性子頑劣使然,看來小妹習武以來性格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李師師笑得山響,看向馬超喋喋不休,道:“知師師者三國錦馬超哥哥吔!”

李師師承認自己從京城名媛過渡成武功的集大成者後,性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對自己敬仰、傾慕的錦馬超坦露心聲,才使用了民間這些刁鑽、滑稽的遊戲手段。

“馬哥哥騎著白馬闖進皋山五峰,暗哨便來稟報,說一個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細膀寬,聲雄力猛,白袍銀鎧的將軍騎匹白馬闖將進來;問小妹要不要射箭阻止,小妹慌忙阻止,跑過去一看;果然是朝思夢想的馬超哥哥,便叫紅蓮姐姐帶領放風箏的姐妹隱匿;小妹裝扮成白紗女跪在路邊乞討!”

馬超揚聲大笑,道:“怪不得馬超一開始看到的十幾個披紅掛綠放風箏的姑娘不見蹤影,原來是小妹有意安排的!”

“馬哥哥真是仁慈之主!”李師師口無遮攔地說著,小聲笑道:“小妹裝出苦哈哈的樣子編造了一通說辭,馬哥哥竟然相信了;毫不吝嗇地將一錠重10兩的銀子送給小妹,馬哥哥豪爽,不愧是三國錦馬超啊!”

馬超聽李師師提到三國,長噓一聲道:“馬超在三國苦逼到難以復加的程度,最後不得不投奔漢中張魯!”

李師師沒有接話,只用黑葡萄一樣的眸子凝視著馬超;馬超不加掩飾地道出他在三國的苦楚:“馬超因起兵反曹,導致父親馬騰、弟弟馬休、馬鐵及家族兩百餘人被曹操誅殺;馬超揹負著滅族之仇更失去西涼軍閥的家族根基。涼州的勢力又因舊部楊阜、姜敘等人的反叛而徹底崩潰,妻子兒女亦被殺害,徹底淪為孤家寡人!”

李師師揚聲說道:“小妹此前只知道哥哥是三國時跟潘安、衛介、呂布媲美的帥後生,沒想到揹負著家族仇恨!”

馬超深深嚥了一口唾沫道:“三國表面上是峨冠博帶的社會,可有槍便是草頭王的叢林法則主導一切;為了報仇馬超在渭南之戰中被曹操擊敗試圖捲土重來割據涼州,聯合羌氐勢力圍攻冀城;但因夏侯淵援軍趕到而失敗,最終,楊阜等人的叛亂徹底摧毀了馬超的勢力被迫逃離涼州投奔張魯,寄人籬下!”

李師師發一聲問:“哥哥不是劉備的五虎上將嗎?怎麼有寄人籬下的感覺!”

“劉備的五虎上將那是後來的事!”馬超唉聲嘆氣道:“馬超投奔張魯後被封為‘都講祭酒’,張魯甚至想將女兒嫁給馬某;但張魯部下以馬超連父親都不愛何談愛他人為由勸阻,導致張魯對在下疏遠,馬超多次請求發兵北取涼州均無果而終。更致命的是,張魯部將楊白等人因嫉妒馬超才能密謀加害,迫使馬超不得不逃離漢中躲入氐族聚居區。”

“哥哥還有這樣的坎坷經歷?”李師師有點悲天憫人地說:“看來三國和宋朝別無二致,琴棋書畫只能裝潢門面;琴棋書畫武舞嫻才是正道,真理永遠在激烈的搏殺中!”

李師師頗有哲學意識的鏘鏘,馬超感同身受道:“馬超本想借助張魯的力量復仇並復興家族勢力,但張魯胸無大志且內部派系傾軋嚴重;馬超意識到張魯‘不足以計事’,自己的政治抱負無法實現。此時,劉備正圍攻成都;馬超權衡利弊後秘密聯絡劉備,最終選擇歸附蜀漢成為其麾下一員;但此後再未獲得重要兵權鬱鬱而終!”

“馬哥哥不要回想這些傷心事了,小妹給你彈奏一曲十面埋伏!”李師師一邊說,一邊坐在那臺琴跟前;然後揮指控琴,將自己的追求、憧憬、希望和遐想,借如泣如訴的琴聲奔洩出來。

作為琵琶武曲的代表《十面埋伏》,李師師俑古琴彈奏出來,不僅展現了古代戰爭的宏大敘事;更透過音樂語言詮釋了“十面埋伏”這一成語的深層寓意——絕境中的掙扎與人性的複雜。

《十面埋伏》全曲以楚漢垓下之戰為背景,透過13個帶有標題的段落:列營、埋伏、九里山大戰等曲節,構建起完整的敘事邏輯;分為序幕、戰前準備、交戰過程、戰後場景四部分。

李師師的琴聲比琵琶更有韻味地從戰前的鼓角齊鳴、排兵佈陣,到決戰時的激烈廝殺、楚歌四面,再到戰後的烏江自刎、漢軍凱旋,層次分明地展現了戰爭的全過程;構建出史詩般的戰爭場景,成為古琴音樂中“以聲繪景”的典範……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