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這款遊戲絕對有問題

第178章 冗兵?兔子援鷹?

老子麾下到底有多少部隊?

一時半會兒,孟德也說不清楚。

有點冗雜了!

由於時間緊迫,擴軍速度極快加上戰事頻繁,部隊編制非常雜亂。

由一個合成師改編而成,屬於副軍級單位的鐵道部就不說了。

為了讓荊楚建設兵團擁有戰鬥力,保證幾十萬青壯年勞動力的忠誠和效率,他將部份合成旅和一支工化部隊拆分,並在當中混編當地誠實可靠的守軍!

未來,荊楚大地要不要設定內衛?

跟蘇皖各地一樣。

原先設想是,等江城改造完畢,那些空無一人的地級市,得派擁有強大保衛處的各師去戍守,逐漸恢復人煙,並重建秩序,恢復生產。

同時也是一種拱衛都城的屏障。

“說實話,目前我所下轄的領土根本不缺礦,讓那些機械運轉起來,就算不依靠系統,照樣能夠平定末日。”

離開民兵部隊駐地,進行新一輪試點改編的孟德心間低語。

系統變了。

以前非常喜歡贈送免費大禮包,讓他這個指揮官體驗到白嫖的快樂。

現在?

收復蘇皖二省全境即將納入掌控,郵箱卻依然沒什麼動靜。

不會真要扛起兩京一十三省,才有新變化吧!

問題不大。

還是那句話:四省產業鏈發達,一旦成功消化所得,進一步提升內功,並利用好大西南蓉城地帶的資源和工業互補,系統消失都不帶怕。

何況,它只是不讓白嫖而已。

各種特殊軍事建築,乃至各大兵種,及後勤補給,只要晶核足夠,可以源源不斷進行徵召!

“先打吧,打下來才能夠治理。”

此時此刻,無論江北還是江南全都亂糟糟的。

北方戰事已定,也就沿海城市麻煩些,依然有大量甲殼類變異獸上岸,得出動重灌甲部隊才能夠快速實現鎮壓。

——恰好,孟德前不久徵召的是四個重灌合成旅,從楊泰地區登場,往北邊各個方向打,專業直接對口了。

而江南,修整過的戰區東縱部隊,於海軍配合下,帶領東海戰區的精銳裝甲師,從早間便開始,嘗試收復三吳大地。

“也就申城得慎重,其它城市沒任何懸念。”

“虞國,乃至整個世界的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

“末日前擁有三四千萬人口,不曉得內部養蠱一個多月,究竟變異出了什麼恐怖喪屍。”

“海獸密度,怕是更上一層樓。”

聽著首長的喃喃自語,機要秘書蔡林傑遞過來一份檔案:

【五月規劃】

全稱為中原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五月規劃綱要,屬中短期計劃。

旨在對轄區重大建設專案、生產力分佈,和經濟重要比例關係等作出規劃,為末日戰區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一、軍工製造:全領域覆蓋的軍工鐵三角

海陸空裝備自主生產

蘇省:

徐工集團(兵工廠)具備重型機械和軍用載具製造能力,可聯合應天城各企業,批次生產裝甲車輛、第二代主戰坦克及自行火炮底盤。

荊楚:

江城潛艇製造技術+襄樊航空製造,形成水下-空中裝備鏈。

中州:

多條三線軍工遺產,如國營長風機械廠,至今仍保留炮彈、導彈部件生產線……】

孟德接過檔案看了起來,一下子沉浸進去,嘴裡嘀咕道:“用不了多久,還可以跟以蓉城為首的大西南搞聯動,利用系統機制,幫這個世界只能生產第二代戰鬥機殲-7系列、第三代戰鬥機殲-10系列的蓉飛集團升級。”

先前跟蓉城建立聯絡,開高層會議時,便要求對方儘快完成工業大摸底,做個匯總過來。

前不久,這個總結來了。

其在軍工領域,讓中原戰區高層最重視的莫過於黃田壩生產基地。

位於蓉城西郊,建成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擁有完整的科研、試飛、量產一體化設施,具備年產一百架各型戰機的產能。

主力機型:殲-7E、殲-7M、殲-7D。

技術特點:高亞音速全天候殲擊機,改進自毛熊的米格-21,是虞國曾經出口量最大、裝備最廣的戰機(累計出口近500架)。

衍生型號:殲教-7高階教練機,用於訓練飛行員適應高速噴氣式戰機。

另外,第三代戰鬥機:殲-10,處於研發階段,在末日爆發前三年完成首飛,而今經過沉澱,只要蓉城大環境穩定,部隊解決過境的阿三喪屍,即可組織人手,進入小批次生產階段!

“二代機、三代機,對抗末日是非常足夠了,更準確來說,它們才是中堅力量。”

“當然,尖端裝備同樣不能少,鷹醬那邊到底啥情況。”

“嘖,不急!”

“等無人機飛到俄亥俄州周邊,一切很可能水落石出。”

一瞬間,孟德心思如電。

年前,荊楚和蓉城的路上通道得開啟。

【跨省協作提升產能:

荊楚汽車工業+蘇省機械製造→快速轉產軍用運輸車輛……

……

中州彈藥原料(鋼鐵、化工)+皖省銅陵有色金屬→保障各口徑武器彈藥供應鏈……】

孟德一目十行,望著戰區裝備部、參謀部、後勤部等多機構,結合現實情況,聯合制作的五月計劃表,他不斷忖度:

“農業保障:多元化糧食安全網。”

“主糧核心產區在中州,也是,不管是現實,還是異世界,中原糧倉年產糧均超1300億斤,小麥產量佔全國1/4,現在只要稍微用點心,保障戰區數百萬軍民基礎口糧,簡直不要太輕鬆。”

“定個小目標,明年主食產量足夠兩千萬人食用一整年。”

“蘇省工業強,農業不遑多讓,自古以來的魚米之鄉嘛,蘇湖熟,天下足。”

“可以嘗試建設高效農業示範區,稻麥雙熟制+沿江漁業,補充蛋白質供給。”

“這得科學家給力了,利用好現有資源,跟海軍配合好,培育出穩定優質的可食用變異魚。”

“一條大魚的肉量,比肩鯨魚。”

“當初剛離開蓮城,那邊就有風聲說,要培育出可食用變異野豬,不知有沒有進展。”

前景很美好。

報告說是需要五個月改造、適應和整合,但孟德比較樂觀,可能三個多月後,逢農曆春節這個喜慶的時刻,自己治下就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可謂:

百業俱興。

幾百萬人在末日歡度佳節,怎麼不算一大盛事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