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高陵君未到楚營,項梁已經敗亡。原來宋義走後,軍中仍然寬弛,不但未曾戒嚴,就是巡卒散處也不加檢查。時當秋季,悽風苦雨連宵不止,楚軍晝餐夜宿蹉跎過去。一夕安睡營中,忽聽營外喊聲震天,好似千軍萬馬奔殺進來。楚軍驚起,但見四面統是火光,敵軍統向營門中突入,見人便砍遇馬便刺,楚軍躲閃不及。勉強持了軍械上前阻攔,哪裡是敵軍對手,徒送了許多頭顱。只見最後一員大將,金盔鐵甲躍馬舞刀,鋒刃所及血肉橫飛,此人正是章邯。項梁倉皇出帳,與章邯兩下爭鋒,一個是長刀亂劈光焰逼人,一個是短劍難支心膽已落。才過片時,項梁即被章邯劈作兩段。
楚營中失了主帥沒頭亂跑,幾個兵士溜出營外,逃往外黃報知項羽、沛公。
項羽聽說項梁被殺,不由哭倒在地,諸將再三勸解。羽曰:“某自幼無父,蒙叔父撫養成人,教習兵法視我如子。今功業未竟中道而殂,此心如碎安能不哭。”言畢又哭。范增曰:“為國捐軀臣之大節,項將軍命該如此。如今楚業未就,將軍果能繼承其志,何必效仿兒女如此悲泣呀?”項羽起身謝道:“謹如先生所教。”遂將項梁屍體葬於定陶。
一日懷王遍召諸將會議攻秦。懷王首先開口道:“秦始皇暴虐,人民海內交怨,今二世尤為無道,前項梁西向進攻所過皆克,不幸中道失計忽遭敗挫,現擬再接再厲誓滅暴秦,還問何人敢當此任?”說完顧視兩旁,諸將瞠目結舌無一應命。懷王又朗聲道:“諸君聽著,今日無論何人,但能麾兵西向首先入關,便當立為秦王。”言未已,即有一人應道:“末將願往!”又有一人厲聲道:“我亦願往!”懷王瞧著,第一個應聲的乃是沛公,第二個厲聲的就是項羽,兩人統要西行,反弄得懷王左右為難。項羽又道:“叔父戰死大仇未報,末將誓不甘休!今願請兵數千搗入秦關,復仇雪恥。就使劉季願往,末將也要與之同行。”懷王聽後徐聲道:“兩將同心滅秦還有何言?就請部署兵馬擇日啟行。”
沛公、項羽奉命趨出。還有老將數人未曾告退,又向懷王進言道:“項羽為人慓悍殘忍,所過地方無不酷待,如此兇暴怎好令他統軍?現在既然定議攻秦,不應單靠武力,須得一忠厚長者仗義西行,不到萬不得已不可加誅。秦地百姓苦秦已久,若得義師前去除暴救民,自然簞食相迎無思不服。故為大王計,項羽決不可遣,寧可獨遣沛公!沛公不如項羽殘暴。”懷王道:“我知道了!”
次日升堂議事,沛公、項羽都來稟請出兵日期。懷王叫項羽暫留彭城,不必與沛公同行。項羽不禁暴躁起來,正要與懷王辯論,可巧外面有人入報,說是趙國使臣前來求見。懷王急命左右召入趙使。
趙使踉蹌進來行禮,同時將國書呈上。原來秦將章邯移兵攻趙,趙將陳餘出兵抵敵,吃了敗仗退至鉅鹿。章邯在城南下寨,自督兵士日夜攻城,城中當然危急,不得不遣使四出分道求援。懷王將來書傳示諸將,項羽一見雄心勃勃,又想去殺章邯替叔報仇,當下請命欲行。懷王遂命宋義為上將,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領二十萬人馬往鉅鹿救趙。
懷王深信宋義,由他自定行止。另遣沛公西行。沛公別過懷王出都就道,遇著陳勝項梁散卒一併收集,約得萬人,連破秦軍二戍,擊走秦將王離,又向昌邑進發。
王離敗走河北投奔章邯,章邯令他助攻鉅鹿,鉅鹿守兵越加恐懼,日夜盼望楚軍入援。
偏偏宋義逗留安陽不肯進兵,趙使一再敦促仍然不行。宋義接連住了四十六日,部將莫名其妙,項羽更是忍耐不住,於是入帳對宋義說道:“秦軍圍趙甚急,城內死者七八。若能鼓譟大進攻擊其外,趙兵殺出以應其內,內外夾攻秦軍必敗,章邯可擒也。”宋義道:“不然!今秦軍圍趙,若章邯勝則秦軍疲乏,我再攻之必破矣;若章邯不勝,而我攻之也必破矣,此乃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也。若論披堅執銳我不如公,坐運籌策公不如我。”乃下令軍中道:猛如虎,狠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此軍令明明指著項羽,項羽見了自然憤怒。本來項羽因懷王不許他領兵入關,又命他為宋義屬將,心中已是怏怏不平。又想懷王是我叔父所立,叔父已死,該由我代為大將才對。現在反而屈居人下,真是豈有此理!
一日宋義飲酒高會,恰好天寒大雨,士卒在雨中凍餒不可當。項羽暗行軍中,見各營都有怨言,項羽便進帳厲聲言道:“諸將奮勇戮力急欲攻秦,而你卻不肯引兵渡河,必待秦兵疲憊而後擊之。秦兵強大,趙兵怯弱,以強敵弱怎會疲憊?且武信君新喪,楚王坐不安席,盡將境內之兵總屬將軍,非為救趙,實欲破秦。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今不恤士卒終日私宴,非社稷之臣也!”宋義不聽,項羽恨之。次日宋義升帳,項羽仗劍入帳大呼曰:“宋義謀反,所以留兵不進,我奉楚王密旨斬殺宋義,特此曉諭三軍。”宋義聽罷便欲逃走,項羽一劍將他揮為兩段。眾將俯伏帳下說道:“首立楚後者,將軍叔父也,今將軍誅此叛逆正合人心。”眾將俱立項羽為假上將軍,職專征伐。又使桓楚報命楚王,數宋義叛楚之罪。懷王雖然知道宋義枉死,但無力能制項羽,只得任命他為上將軍。項羽受了上將軍之職,從此軍威大振,名聞諸侯。
於是遣英布為先鋒,率軍二萬渡河。章邯聽說英布來到,急差司馬欣、董翳渡河以抵來兵。營寨方才立定,英布前軍早到。二將出馬與英布交戰,英布舉斧徑奔二將。正戰之間,項羽從後殺至。司馬欣、董翳二將大驚,撇了英布徑望河北逃走。
項羽大獲全勝,所得軍器輜重不計其數。
隨後項羽按劍高坐,命令所有軍隊悉數渡過黃河前去營救趙國。楚軍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吃一頓,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後命令破釜沉舟。三軍踴躍大呼道:“願從將軍決一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