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重銀河中,陰陽之光流轉,大量氣運不斷於其中一道極為高大的人影身上洗刷。
以往這段過程都極為順利,然而這次面對這道高大偉岸的身影,氣運卻似乎顯得有些不夠用了。
“嗯?印靈,怎麼回事?”
帝皇印靈浮現出風伏紀身邊,撓著頭道:“乖乖,似乎從一流英靈召喚出了一名了不得的人物。因其評價不好界限,所以氣運顯得有些不夠。”
風伏紀眼神微亮:“喔?那要再投入多少?”
“這種情況我也很少遇見,不如你一千一千投入試試!”
風伏紀看了下自己的氣運,尚有八萬餘道,索性直接投入了五千道。
投入之後,人影身上的虛無輪迴鎖鏈崩斷的速度是加快了,但看其掙扎的模樣,卻似乎依舊不夠。
風伏紀嘴角微揚,再次投入了五千道。
達兩萬之數後,這名一流英靈終是怒吼一聲,掙脫了身上的重重束縛,自第二重銀河中緩緩落下。
“末將王忠嗣,拜見王上!”
又是一名自稱末將的!
好的很!
風伏紀眼神大亮,連忙虛扶笑道:“王將軍請起!”
人家表明態度,風伏紀自然以禮相待。
眼前,關於王忠嗣的資料也一一顯現。
王忠嗣,初名訓,為世之虎臣,其人勇猛剛毅,智勇雙全,用兵善謀,治軍有方,是唐朝一流頂尖軍事家,將帥之才。
等階:凝丹八重巔峰
武學:平戎武典
天資:半絕世
體質:伐武戰軀
《孫子兵法》有言:上兵伐謀...
對於自18開始征戰沙場的王忠嗣來說,幾乎把此條戰術運用到了極致。
凡是以他為主導的戰役,幾乎都以謀略為主,勇猛為輔取勝。
18歲時,他軍事生涯第一戰“玉川戰役”,其趁吐蕃大讚普在玉川檢閱軍隊之時,率300精騎攻其不備,斬敵數千,讓吐蕃大讚普倉惶逃走。
其後屢次以奇襲時機,大敗吐蕃軍,以赫赫戰功主持北伐契丹之戰,三戰三捷,打得契丹36部盡數投唐,幾十年都不敢作亂,威行漠北。
之後更是在三年內,接連打敗突厥、對當時騎兵強盛的吐蕃發動大會戰,全殲吐蕃全軍主力。
大戰過後,更是千里增援小勃律,擊敗吐蕃大食聯軍,並再次打敗突厥,大破其眾,從而加速了後突厥汗國的滅亡。
其軍事生涯料敵如神,戰必破,攻必克,不僅戰績輝煌,還培養出了哥舒翰、李光弼、郭子儀、李晟等大唐名將,可謂一代名將宗師,巔峰時期曾手掌四鎮節度使大印。
可惜如此名將,最後卻因與唐玄宗意見相左,最終遭讒獲貶,於四十五歲時猝然暴死,結束了其短暫而輝煌的一生。
看完王忠嗣的資料,風伏紀幽然一嘆。
如此名將,唐玄宗竟不懂得珍惜,若能讓他成長起來,成為頂尖名將幾乎沒有任何問題。
而有他在,安史之亂定然無法暴發,唐玄宗也不至於晚年到處逃竄,最後眾叛親離,淒涼離世。
“將軍這一生,可真是驚心動魄,跌宕起伏啊!”
風伏紀注視著眼前這名高大偉岸,泰然自若的中年將領,幽幽說了一句。
王忠嗣夷然自若,神情沒有任何變化,只是抱拳一禮道:“往事已矣,末將此生只想在此界沒有任何顧慮,痛快的征戰沙場,為王上披荊斬棘,鍛造盛世!”
“好!好一個沒有任何顧慮,好一個痛快的征戰沙場,朕允了,若今後朕但有食言之舉,將軍大可不受,朕絕不怪罪!”
對於王忠嗣話語裡看似忠誠,實則試探的話語,風伏紀不以為意,反而大加讚賞:
“將軍如此心思,朕心甚慰,正好朕有一支設想中的王庭軍暫未成型,便許將軍一個王庭左領軍之位,不知將軍可願接下?”
見風伏紀不僅沒生氣,還許他如此高的職位,王忠嗣眼裡掠過一絲訝異,旋即沉聲道:“末將寸功未立,不敢領如此高位!”
風伏紀搖頭:“很快就有了!朝中的姜維將軍與尚書右僕射沮授此刻正在追蹤處理東華劍派一事,將軍初來乍到,又是陌生面孔,正好可去相助一二,若能破獲東華劍派一事,其功勳足以勝任左領軍之位!”
“原來如此!”
王忠嗣活動著筋骨,沉聲道:“末將領命,定將這群潛藏在國內的老鼠揪出來,還我東華朗朗乾坤!”
“好!”
風伏紀放聲大笑,與王忠嗣相攜,走出了神話殿。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