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二河卻嘆了口氣:“承祖、承業這兩個不成器的,在學堂混了五年,連《g古文觀止》都背不全,這次縣試怕是沒戲。”
他說著看了眼坐在下首的兩個侄子。
中午放學回來的十七歲的吳承祖低著頭扒飯,十六歲的吳承業則漲紅了臉。
“現在有醉仙樓的營生,兩位兄長若實在走不通科舉路,不如去酒樓學著管事。”
吳承安給堂兄各夾了塊肉:“賬房老周不是總說缺人手嗎?”
飯桌上氣氛剛輕鬆些,吳承安突然放下筷子,輕聲道:“其實,我不想參加科舉。”
“啪!”
吳二河的筷子重重拍在桌上,震得碗碟叮噹作響。
他臉色鐵青,額角青筋暴起:“你再說一遍?”
李氏嚇得趕緊按住丈夫的手臂,吳三河也急忙打圓場:“安哥兒,你可是咱們縣出了名的神童,你爺爺奶奶、大伯他們要是泉下有知也會欣慰的。”
“若是不參加科舉,你怎麼能對得起他們。”
“正是因為他們,我才要做這個決定。”
吳承安目光堅定,聲音卻異常平靜:“五年前大坤王朝劫掠清河縣,朝廷事後反而賠款求和的事,爹和三叔都忘了嗎?”
飯桌上霎時死寂。
吳二河的手微微發抖,那場慘劇彷彿又在眼前:父親被大坤軍士一道斬首,母親為護著自己的兒子等人,跟著大哥乘坐馬車衝向了大坤軍士。
他猛地閉了閉眼。
“這五年,我每日寅時起床練武,如今槍法箭術小有所成。”
吳承安解開袖口,露出手臂上堅實的肌肉:“武舉我志在必得。只有手握兵權,才能真正護住家人。”
吳三河張了張嘴,最終化作一聲長嘆。
倒是吳承祖突然抬頭,眼中閃著光:“堂弟,我、我能跟你習武嗎?”
最令人意外的是一直沉默的吳承業,這個平日在學堂總躲在後排的少年,此刻竟紅著眼眶道:
“那年要是有人能駐紮在我們吳家村,或許娘他就不會……”
“胡鬧!”吳二河猛地站起,卻又緩緩坐下。
他看著長子堅毅的眉眼,忽然發現這個曾經需要他護在身後的孩子,如今肩膀已比自己還要寬厚。
良久,他啞著嗓子問:“罷了,你向來有主意,我知道攔不住你,但王家那邊你準備如何交代?”
“我會親自向王夫人說明。”
吳承安給父親斟了杯酒:“至於宏發他們,暫時先瞞著,等武試放榜再說,免得影響他們縣試發揮。”
窗外,春日的陽光灑滿庭院。
五歲的吳承樂聽不懂大人們在爭什麼,正偷偷把肥肉挑到哥哥碗裡。
吳小荷悄悄抹了抹眼角,給弟弟夾了塊瘦肉。
微風吹動竹葉,沙沙聲裡,這個曾經支離破碎的家,正在孕育著新的希望。
吳二河長嘆一聲:“你既然已經有打算,我們也只能支援你,但你可不能忘本,王家那邊必須說清楚。”
頓了頓,又說道:“武試之前通知我一聲,我陪你一起去。”
做父親的,最終還是心軟。
吳承安點了點頭,對武試,他志在必得,只不過眼下他要想辦法騙過王宏發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