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前兩場比賽克萊格的外線發揮並不理想!”
90年代初期,人們對於遠距離投射,尤其是三分投射的認知還不夠。
只有極少一部分專家認為三分或許可以幫助公牛對抗湖人——這還是因為走常規路線公牛根本不是湖人的對手,只能劍走偏鋒。
遺憾的是,此前兩場比賽克萊格·霍奇斯的三分投射不太理想。
但是到了這背水一戰的關鍵G3,菲爾·傑克遜只能選擇死馬當活馬醫。
破釜沉舟就在今天!
跳球環節,依舊是比爾·卡特萊特戰勝迪瓦茨幫助公牛贏得開場第一攻的進攻球權。
值得一提的是:持球過半場的不再是公牛的控衛霍奇斯,而是斯科蒂·皮蓬!
這也是芝加哥公牛今天比賽當中做出的改動之一。
菲爾·傑克遜徹底功能化克萊格·霍奇斯,將他定位為純粹的投手,甚至連運球過半場的功能都給簡化掉。
取而代之的是將斯科蒂·皮蓬髮展為控球前鋒,主導球隊的進攻,負責串聯與組織。
“芝加哥公牛今天看起來做出了不少的改動。”
現場的解說也注意到這些變化:“菲爾·傑克遜和他的教練團隊為了今天這場比賽可以說是絞盡腦汁了!”
這場比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公牛教練組為了贏下這場比賽做出諸多改動,被看作是理所應當。
說話間,皮蓬持球過半場,弧頂位置停球之後,抬手叫了個擋拆。
比爾·卡特萊特乾脆利落的上前做牆,防守皮蓬的AC·格林非常有經驗的卡在卡特萊特身側,然後熟練的繞過掩護。
但實際上,這是個假掩護。
皮蓬並未藉助掩護突破,而是從另一側加速突進。
湖人的防守陣型頓時被牽動,詹姆斯·沃西第一時間拉過來對突進過來的皮蓬補防。
斯科蒂·皮蓬一點不慌,突進到罰球線內之後,選擇轉移球到無球跑動中的邁克爾·喬丹。
丹子直接面對上林燃的防守,運一步之後把球再轉移到底角埋伏的克萊格·霍奇斯!
由於湖人防守陣型的變動,導致霍奇斯此時在底角獲得了瞬間的空位三分機會。
皮蓬——喬丹——霍奇斯之間也形成了一個動態的三角結構。
“嗖!”
獲得空位三分機會的霍奇斯也是一點不猶豫,手起球落就是一發三分命中!
對於一名純粹的射手而言,即使此前兩場總決賽的手感再稀爛,也必須要堅信自己下一次的出手可以命中。
自信是射手最強大的瞄準鏡。
3:0!
芝加哥公牛先聲奪人!
“精彩的戰術配合,芝加哥公牛開場的第一攻還是源自於三角進攻的變種!”
場邊的解說一眼看穿公牛開場的戰術體系:“只不過在這個動態的三角進攻當中,還增加了一些其他的戰術元素!”
“球隊的能力不夠,只能靠戰術來彌補了。”
另一位解說則表示:“芝加哥公牛為了這場比賽的勝利,可以說是想盡辦法!”
“別忘了他們還有底牌。”
看著第一攻完成助攻的喬丹,ESPN的解說滿心期待:“我相信,當芝加哥公牛這些戰術都不奏效之後,邁克爾·喬丹將會進入那名為Zone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