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餘之前一直沒有注意到,這裡的水竟然如此之貴。
作為隨處可見、對人類來說也極端重要的基礎資源,水是如此重要,卻常常被人下意識忽略,畢竟只有具備水源的地方,才會有人聚居生活,這種情況下水往往並不被人佔據,而是作為公共資源。
但是在這裡,並沒有地面徑流甚至泉水之類的東西,只有這位攤主在當年尋找到的古老豎井,於是當年的拾荒者攤主將主業從拾荒變成了守著井抽水賣水,倒也活得很滋潤,而且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這處聚落的永久化。
莫餘還是買了水,回到自己的小屋前,生火煮飯。
這裡大都是無主之地,將小屋建好之後,預設小屋周圍尤其是前面一塊空地,已經屬於自己。
不過他現在只能在這裡生火煮飯,這時候莫餘已經意識到,借給自己屋頂的阿婆,在空地上澆菜的行為成本並不低,不管是買水灌溉還是她也水源,都意味著不簡單。
或許能常年在這裡住的拾荒者,沒有誰是簡單的。
隨著火焰跳躍,食物的香氣開始在這處小小的庇護所前面升騰,周圍的夜色並不靜謐,拾荒者們很有活力,許多人還開啟了照明燈,這份奢侈是外面見不到的景象。
在莫餘待過的村莊裡,日落往往意味著需要休息。
明天就籌集裝備,出發去拾荒。
…………
揹著個巨大的揹包,莫餘獨自行走在廢墟之間。
拾荒者們的行動方式各異,有的人喜歡獨自行動,收穫歸自己,風險也歸自己,自由自在;也有的人喜歡組團行動,有能力探索更深的遺蹟,但也可能會出現各種內部爭端。
莫餘定居的那個聚居點,只有幾百人常住。
但是許多拾荒者並不居住在裡面,還有很多人不喜歡住所,只是偶爾去聚居點補給,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零散的幾個人十來個人的小拾荒人聚居點。
所以這片巨大而連綿的廢墟中,拾荒者的數量還不少。也不知道這麼多人,他們消耗的物資都是怎麼保證的,尤其是糧食。
第一次出門拾荒,莫餘沒讓苔蘚幫自己開掛,而是準備自行尋找拾荒點,看一看自己在這上面的天賦如何。
他努力從地上破碎的建築形狀上,試圖辨認這裡原本的位置和功能。這很難,因為建築倒塌的很是徹底,而且很多陰影處都包裹了青苔。
有斷裂的聚合物材料從廢墟中支稜出來,指向天空,長久的風吹日曬雨淋之下,已經變的有些老化。對於這些聚合物物品,暫時不清楚是否有回收價值,暫時放過。
莫餘隨手找柔軟處刨了幾下地面,找到一些碎玻璃和金屬碎片。
這些已經確定有回收價值。
畢竟大多數地方都有能力融玻璃或者鍛造金屬,而從廢墟里回收的玻璃和金屬,分類後利用,可以造出比自己熔鍊礦石製造質量好的多的產物,所以很受歡迎。
所以分工之下,還有拾荒者專門帶大錘敲砸牆壁,獲取建築裡的金屬筋或者框架結構,也是一門好營生,不過這是純體力活,因為價值較低,用不起拾荒才能得到的昂貴衝擊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