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觀察報告

第102章 【老一輩拾荒者們的記錄】

這裡不缺糧食和住處,所以莫餘耐心的沉浸了下來。

他甚至在資料室裡找到了一些儲存裝置,可惜裡面的資訊早已經隨著時間被磨滅,而且這裡也沒有能夠讀取其中資料的裝置。

甚至連苔蘚也沒法取出裡面曾經儲存的東西。

畢竟裡面的東西,理論上存不了多少年,如今經過了十倍百倍的時間,分子的熱運動,早已經讓其中的資訊消亡殆盡。

反而是紙質資料更為堅挺。

對於這個等級的文明來說,若想長久儲存資訊,將資料儲存在宏觀物體上更靠譜——比如將字刻在石頭上。

上一代文明的滅亡原因眾說紛紜,拾荒者們並沒有得出統一的結論,不過莫餘也不準備探究這個,畢竟他現在的課題,關注的是當下在這個文明。

遠去的記憶或許能夠給報告增色,但當前文明面臨的問題,才是重點。

根據拾荒者們找到的資料,太空垃圾的問題其實在上一代文明末期,就已經成了全民性的問題,甚至給當時的人們造成了巨大困擾。

比雲更厚比海更深的龐大垃圾帶,不僅困住了他們的腳步,更是讓很多空間裝置都不能再執行,很多技術體系都遭到了斷崖般的損害,社會經濟產生了不小倒退。

或許它們滅亡的原因裡面,也有太空垃圾的一份力。

歷史資料很散碎,需要慢慢去拼。

拾荒者們當年曾經看到過廣泛爭論,失落文明的人們,曾經認真談論過,死後是埋在重力井裡好,還是埋在太空中好。

不過將自己的骨灰打到高軌上還是有些貴了,很多人只能在低軌上短暫待一下,然後被重力拉拽,變成流星重新迴歸大地。

當然由於太空垃圾的失控,高軌上也並不安全。

太空垃圾的種類,不止是各種民用裝置和碎片,還有軍用的自動武器站,看來失落文明的末期並不和平。

流星雨的情況,在百年前更加輝煌一些,所以也被拾荒者們注意到。

近地軌道的東西,和那些軌道偏心率巨大的物品,很多都會漸漸在大氣層中燒掉,只留下頑固的中高軌道物體。

拾荒者們也曾經試圖修復一些裝置,跟蹤太空的情況,後來發現上面太亂,於是放棄了,裝置挪作它用。

莫餘還看到了更快更高更強會的記錄,包括當時人們為什麼要搞火箭,以及最初那些航天人們的絕望心情,他們是將這份事業當做了一種寄託。

畢竟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此生走不出去,甚至以後無數代人也走不出去,重新發展到有能力清理太空垃圾的水平,更是不知道要用多少時間。

莫餘默默地讓苔蘚記下這些資料。

…………

“嘿,莫餘,火箭馬上要發射了,要不要來看看?”

赫連風風火火地推開資料室的門,四處搜尋下找到了莫餘的身影,興高采烈地快步走過來,邀請正坐在桌邊看資料的莫餘,一起去看火箭發射。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