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從現代傳送物資到大明

第15章 榆樹灣村恢復了生機

點選選中,手機螢幕上立刻彈出提示框:

【選取失敗,目標為智慧生物,無法傳送。】

“原來智慧生物,是無法傳送的。”

趙清玄略感失望,不過,倒也在意料之中。

“無所謂,有這個APP,我能用現代物資投餵到明末,還能從明末提取出來物資……”

“有這麼牛逼的系統,我在現代也能成為富豪,有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

“明末那麼危險,不去也好。那邊的世界,就當成一個養成遊戲吧。”

趙清玄自我安慰一番,又樂呵呵了。

附近村子裡有養雞鴨鵝豬的,他採購了一批,全都傳送到榆樹灣村。

一晚上時間,榆樹灣村的水塘注滿了。

多餘的水,透過一條小溪,流向村外。

這條小溪,在流出十幾裡之後會匯入東河。

東河在經過幾次交匯之後,流向西安府,在長安東匯入渭水。

塘水沉澱下來,變得清澈起來。

水塘中,一群大白鵝浮在水面上,低頭梳理著自己的羽毛,不時發出嘎嘎的叫聲。

水裡,一條條大鯉魚偶爾跳出水面,嗵地一聲落回水中,飛濺起一片水花。

岸邊,則是有一群雞肆無忌憚地走著,用爪子在土中刨食吃;地面上,能看到一粒粒遺落的玉米粒。

那是神明大人要求,用來餵養雞的。

在把那些金黃的玉米粒丟給雞群的時候,沈長髮心疼得都抽抽了。

但神明大人的話,他不敢不聽啊。

“母雞啊,母雞。你們可得快點給我下蛋。可不能對不起吃下去的這些玉米粒啊。”

“還有這些公雞,你們要好好幹活,要讓母雞下下來的蛋,都能孵出小雞來。你們要是沒用的話,明天就把你們都燉了。”

沈長髮在面對那些母雞的時候,語氣溫和。

因為這些在他眼裡,是下蛋的寶貝。

但面對那些只知道吃食,不會下蛋的公雞,他可就沒有那麼和藹了。

那團白霧,已經被水塘淹沒,跟瀦龍河那團白霧一樣,都潛藏在水下。

從水塘邊看過去,水塘中咕嘟嘟的,像是底下有一股泉水冒出,觀賞性極強。

村裡的男人們忙得家都顧不上回了。

因為水塘滿了之後,水流順著小溪,向外流去,僅僅兩三天時間,就快要流出村子了。

這還是因為連年乾旱,土地皸裂,哪裡都能滲一些水。

水塘裡那團白霧,著實是太給力了。

沈長髮帶頭,全村男人齊上陣,疏通溝渠,把溪水引向全村各處,澆灌全村的田地。

正值炎熱天氣,幹得冒煙的土地,得到河水的灌溉,迅速有綠意冒了出來。

種下的玉米種子和土豆種子,紛紛發芽出苗了,田地裡綠意盎然。

野草最先煥發生命力,長得茂密。

田地路邊,還有村子裡的榆樹,本來都被擼禿了,現在也都開始重新煥發生機,抽出嫩芽來。

植物的生命力,是很強大的。

有合適的土壤,有水,有溫度,它們就能迅速野蠻生長。

這次,村子裡沒人再去挖它們了。

村裡管飯,各種花樣換著吃,白米飯管飽,沒人會去吃野菜和樹皮……

那三十多個土匪俘虜,也都能吃上飽飯了。

在被俘的前七天裡,他們一個個比鵪鶉還乖。

實在是榆樹灣村的種種情狀,太讓他們震撼了。

剛開始,他們聽村民們張口閉口談神明,以為這個村子裡的人都信某種教派。

誰料到,這裡竟然真的有神明顯靈,賜下了糧食,賜下了能借來日頭光的寶貝,賜下了能快速製作千層底布鞋的機器……

那天晚上更是賜下一眼神泉,將村口的水塘都灌滿了,水流還在源源不斷湧出。

榆樹灣村不缺吃的,不缺喝的,還有神明大人庇佑著……在這亂世之中,還有哪裡比這裡更加安逸的嗎?

傻子才要走呢。

更讓他們高興的是,村民們說話算話,過了七天之後,就開始讓他們一天三頓飯,每頓都吃飽了。

這三十多個俘虜生怕村民們把他們趕走,幹起活來格外賣力。

趙清玄這幾天每次開啟影片,看到的都是一副熱火朝天的畫面。

跟他最初看到榆樹灣村時,全村那副死氣沉沉的樣子迥然不同。

村子裡,女人們忙活著縫製布鞋,碾米,做飯……

村外,男人們忙著疏通水渠,灌溉,除草……

村口的池塘邊,吃飽了的孩子們在跑著玩兒,嘻嘻哈哈的笑聲悅耳,傳出很遠。

他們不光白天忙,晚上也不捨得歇著。

到了晚上,村子裡的戶外手電筒,都亮起來了。

女人們藉著光亮,繼續製作布鞋。

縫紉機咯噔咯噔的聲音,響個通宵。

有老人拿著扇子,在旁邊驅趕被光亮吸引來的蚊蟲。

趙清玄手捏著下巴。

“這樣不行。村子裡的房間,都太破,太小了,不能做廠房。”

“女人們都是在露天做工。布鞋製作,不適合露天作業啊。”

“得改善村子的住宿條件才行。”

趙清玄對村子的發展,早就有規劃。

第一步抓緊農時,播種之後,就該建造房屋了。

跟之前在屋頂新增一些茅草,用泥漿隨意抹一下不同。

榆樹灣這些房屋,都太破舊,太老了。

都是木頭和泥土砌成的牆壁,茅草搭的屋頂……這且不說,許多房屋的土牆,都已經坍圮了。

按照現在的標準來看,這些都是危房。

趙清玄的打算,是把全村拆除重建。

這些土破的老房子,沒有保留價值。

還不如干脆直接投放水泥鋼筋過去,在這裡建幾排現代化的小樓。

建造的過程,能帶來很多工作崗位,起到以工代賑的效果。

建成之後,也能讓榆樹灣村成為標杆。

但鋼筋水泥的房子,建造起來太耗時間。

女工們做千層底布鞋,急需廠房,顯然是等不及的。

這幾年陝西只是大旱,並不意味著滴雨不降。

一旦下雨,滿地的機器和原料,以及做好的布鞋,可就成了麻煩了。

“要不,弄些集裝箱過去,或者活動板房之類?”

趙清玄突然想到什麼,眼睛一亮。

“對了。隔離方艙。”

前兩年疫情期間,他有個叔看到商機,投上全部身家,開了個廠子,專門製作隔離方艙。

那個叔叔野心很大,囤積了一大批原料,製作出了幾千個隔離方艙,準備幹一票大的。

結果,疫情簌忽之間結束,一切恢復正常,就像是病毒沒有來過一樣。

那個叔叔做的隔離方艙,砸手裡了。

從此,那個叔叔一蹶不振。

創業的盡頭,果然都是負債。

趙清玄決定找那個叔叔問問,如果能低價買一批隔離方艙,投送到榆樹灣村,就能過渡一下,暫且做住房和廠房了。

這筆買賣不小,打電話顯得沒誠意,趙清玄驅車直接去找那位叔叔。

路上等紅燈的時候,習慣性地點開APP看了一眼。這一看,卻是神情一凝。

只見,一隊官差從影片的視野外出現,走入了榆樹灣範圍之內。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