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從現代傳送物資到大明

第411章 心向旗子軍,心向榆樹灣

年輕人看到張碾隊伍中打著的赤黃兩色旗,再看看張碾左右胳膊上的赤色和黃色絲帶,高聲招呼道:“同志,你好。你們還哪部分的?”

張碾聽到“同志”兩個字,心中一陣激動,臉色都有些充血發紅。

張碾:“我們……我們是馬將軍他們部的,是馬將軍給了我們這面旗子。我叫張碾。”

“馬將軍?”

“哈哈哈。”

對面隊伍一陣鬨笑。

不過,並非嘲笑,而是善意的笑聲,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微笑。

這個身形略顯瘦削的年輕人,正是小鐮刀。

小鐮刀跟馬友松部,只相差一天的腳程。

現在,他們終於趕到了。

小鐮刀微笑:“你們打著赤黃兩色旗,能反正殺韃子,就是咱們榆樹灣自己的同志。咱們榆樹灣,沒有那麼多規矩,你不用叫馬將軍,直接稱呼他的名字,叫馬友松同志就行了。”

“張碾同志是吧?打掃戰場,清理韃子殘部的任務,就靠你們了!你們有什麼困難嗎?”

張碾看著小鐮刀。

眼前這個年輕人年紀雖然不大,但是,一看就是“大官”。

只是,這個“大官”沒有大官的威嚴。

手下士兵,神態都非常輕鬆。

當然,這並不是說他們軍紀不嚴明。

恰恰相反,在這個“大官”停下腳步,跟張碾說話的時候,他手下士兵在繼續趕路,都是小跑著,速度很快,且排著佇列,隊伍沒有散。

小鐮刀一口一個同志,張碾聽得心裡熱乎乎的。

這個詞對於他來說很陌生,但彷彿有魔力一般,聽得很上頭。

張碾:“沒有困難!請將軍放心,我們一定完成任務!”

小鐮刀伸手拍了拍張碾的肩膀:“好樣的。”

任石頭在後面突然開口道:“將軍,能不能給我們幾支火銃?就是你們用的這種火銃!”

張碾眼睛明顯亮了一下。

不過,他立刻臉一沉:“石頭哥,怎麼能提這種要求呢!有困難,咱們要儘量自己克服。雖然韃子的弓箭犀利,射的遠,射的準,但同志們再多練一練,也差不到哪裡去。馬友松同志已經給了咱們手榴彈了,咱們要知足。”

張碾話雖這樣說,但是,眼睛看著小鐮刀,顯然也是充滿了期待。

小鐮刀笑了:“你們會用槍嗎?”

任石頭:“會。我是邊軍夜不收出身,會用火銃。”

小鐮刀回頭:“老楊,把咱們備用的步槍,拿十支過來。每支,配一百發子彈。”

老楊:“是。”

他轉身去,從幾名戰士身上,把多餘的幾支步槍拿過來,總共十支。

按照小鐮刀的要求,每支配一百發子彈。

張碾和任石頭等,見狀都興奮起來。

小鐮刀拿起一支步槍來,當眾演示填裝子彈,抬起槍來:“看到了吧?我們的這款步槍,叫做米尼步槍,是防衛團主力裝備的步槍。按照規定,是不能外流的。”

“但你們現在打著榆樹灣的旗子,配合我們防衛團主力作戰,所以,可以破例給你們調撥幾支槍。但是,你們記住了,槍一定要守護好,要交給絕對可靠的人使用。”

“槍在人在!絕不容有失。這米尼步槍,是燧發線膛槍,是咱們榆樹灣兵工廠最先進的武器之一。開槍時,不用點燃火繩,只需要扣動扳機即可,而且,上面帶準星,可以瞄準敵人,精準度很高……”

小鐮刀說著,開槍射擊。

伴隨著嘭的一聲槍響,十幾步外的一棵樹被命中,木屑紛飛。

可想而知,這一槍若是打在人身上,會是什麼後果。

“好!”

張碾等人紛紛叫好。

他們在打掃戰場,收拾女真屍體的時候,看到女真人披了兩層甲,也被銃子擊穿……

對榆樹灣的火銃,他們是真心仰慕啊。

現在更知道,這火銃竟然不用火繩,是燧發的,直接扣動扳機,就能發射……

任石頭邊軍夜不收出身,他太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了。

“這豈不是說,這火銃不怕風,不怕雨,在山林裡使用,也不怕暴露目標了?”

明軍非常重視火器。

明軍火器裝備率,在世界同時期,也是屬於頂尖行列。

當年薩爾滸之戰,明軍很吃虧的一個方面,就是在山林中作戰,建奴在自己從小到大狩獵的山林裡,熟悉地形,手持弓箭,隱藏得很好。

明軍作戰,需要點燃火繩,很容易暴露目標,遭到射殺。

火繩槍的火繩,並不是現代人想象中如同點炮仗一樣,一點引信,滋滋冒煙,立刻爆炸。

而是臨戰的時候,需要早早點燃火繩。那火繩都是經過處理的,比如黏土混硝石粉等,讓火繩處於緩慢燃燒的狀態。

火繩往往一兩米長,足夠緩慢燃燒備用。

一旦發現目標,想要射擊的時候,吹火繩的火頭,讓它燃燒起來,火星濺入火門,引燃發射藥……三眼銃就會有一個管發射。

漢人先祖,在槍炮的研究上,也是走過很多彎路,貢獻過很多經驗的。

點燃的火繩,在山林裡就是最明顯的目標。

這讓明軍對女真人作戰,非常吃虧。

現在榆樹灣明軍要平定遼東,把女真八旗大軍擊潰之後,八旗殘部定然會躲入山林之中。

一個不好,當年薩爾滸之戰的舊例,很可能會重演。

現在,有了這燧發火槍,問題就解決了。

小鐮刀:“這步槍,射速快,準度高,不用再排隊齊射,單獨射擊,就能命中敵人。你們要好好使用。”

他把十支步槍交給張碾,又扭頭對老楊道:“再給他們拿一百枚木柄手榴彈過來。”

老楊答應一聲,搬了幾箱木柄手榴彈過來。

移交之後,小鐮刀揮揮手,跑著跟著隊伍離開了。

長長的隊伍,在張碾他們身邊跑過。

每一部路過的時候,帶頭的排長都會跟他們敬一個禮,道一聲“同志們,辛苦了。”

每一名戰士,都帶著和善的笑意。

張碾等人心裡暖暖的。

他們的心裡,對榆樹灣防衛團愈發地嚮往了。

在這樣一支隊伍裡,不光能打勝仗,而且,同志們之間這麼和善……

要是能待在這樣的隊伍裡生活,該是多麼快樂!

張碾部繼續東進,一隊隊榆樹灣戰士,從他們身邊越過,超過他們,向東而去。

每一支隊伍,都是統一的灰色軍裝,每個戰士都扛著步槍,揹著疊成四方塊的薄棉被,穿著膠鞋,用灰布條打著綁腿。

一面面赤黃兩色旗,在隊伍中飄揚,鮮豔,耀眼。

張碾也看出來了,這支隊伍,絕對不是官兵,最起碼,不是普通“明軍”。

不止張碾,其他人也都看出來了。

榆樹灣防衛團。

已經有人開始稱呼他們叫做“旗子軍”。

一支支旗子軍,從張碾他們身邊走過。

一千人過去之後,隔了半天,又開始有更多旗子軍過來。

兩千人,三千人……

足足三千人,如同灰色洪流一般,沿著大淩河流域,向瀋陽方向開進。

張碾感到很慚愧。

因為他們的行軍速度,遠遠無法跟“旗子軍”相比。

打仗打不過人家就算了,趕路竟然也趕不過人家……

遼河渡口。

當張碾和一眾部下看到河裡飄著的那一艘艘鐵船,看著岸邊堆積如山的水泥、磚石、糧食……

他們震撼到無以復加。

遼河,他們都來過。

這堆積如山的水泥、磚石,是從哪裡來的?

他們這一路過來,根本就沒見有這些東西運送過來啊。

而且,要運送這麼多物資過來,得需要多強的運力?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河面上竟然飄著一艘艘巨大的鐵船。

任石頭俯身,用手敲擊船身,發出叮噹聲響。

錯不了,就是鐵做的。

他的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鐵做的船,為何竟然能飄在水面上?”

船上和碼頭上的防衛團戰士,都是饒有趣味地看著這一幕,嘻嘻哈哈地跟同伴說笑著。

他們最喜歡看的,就是外人那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

自然有好事的戰士開口解釋,船能浮在河面上的原理……

沒接受過現代教育的人,自然是聽得雲裡霧裡。

那好事的戰士又趁機介紹榆樹灣的夜校,還有榆樹灣小學,榆樹灣思想教育學院……

語氣中難免帶著幾分炫耀。

說話間,周圍圍了一圈人。

張碾、任石頭……一眾剛剛從韃子手下救出來的漢人,個個聽得眼睛發亮,一臉神往。

“好好幹!你們都是漢人,都是炎黃子孫,只要你們心向榆樹灣,將來都能加入榆樹灣,成為榆樹灣公民。”

“理事院和指揮部遵從玄清公的指示,打造草原絲路,從榆樹灣出發,在寧夏鎮出塞,一路向東,到這裡,在軍事上已經打通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