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魂舍友雖然感覺這話術很可疑,但她們其實還是很信任她。
她們也只是和她開個玩笑而已。
畢竟蘇魂回家的這段時間,她們之間一直都保持著聯絡,知道她在村裡幹什麼。
當初她們知道蘇魂回村撿松茸,一天就掙幾千塊錢的時候,也非常的震驚。
何況這段時間蘇魂不僅借錢給她們度過難關,還給她們寄了不少特產,讓她們緊巴巴的日子有了些盼頭。
舍友們便紛紛回道:“不是我們不信任你,是你這話術實在是太可疑了,一時間讓人不敢相信。”
“好啦,你先說是啥工作吧,看看我們能不能做吧。”
“我們現在一個月的工資連1000塊都不到,如果真的能掙錢,我們當然願意幹了。”
蘇魂自然也知道她們是在開玩笑,如果真因為幾句話就懷疑她,那這幾年的友誼也可以結束了。
蘇魂也沒有賣關子,直接道:“我們現在缺客服,所以想讓你們幫我們做一做客服的工作,回覆顧客的訊息。”
“回覆顧客的訊息?就……這麼簡單?”
舍友們明顯沒有想到蘇魂只是想找咱們當客服而已。
“對,就這麼簡單。”
舍友自信的道:“這種工作不是有手就行嗎?工資給多少?工資合適我們就幹。”
蘇魂回道:“這還真的未必很容易,不過只要你們願意幹就行,工資你們打算要多少?我替你們和老闆談。”
此刻舍友突然沉默了,對話方塊中久久沒有看到他們的訊息,蘇魂猜測她們此刻應該正在商量要多少工資。
那邊沉寂了幾分鐘之後,才終於又有人問道:“誒,對了,還不知道每天需要幹多久?需不需要隨時線上?”
蘇魂思考了幾秒,然後才道:“正常來說最好是要隨時線上,但考慮到你們還要上班,所以只需要你們有空的時候線上就可以了。”
舍友們繼續回道:“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們也很難確定每天上多久的班,工資方面我們也沒有可以參照的。
而且要多了不合適,要少了我們吃虧,你還是問問老闆,看他怎麼打算,然後我們再做決定吧。”
蘇魂的舍友們發現他們討論了半天,始終也討論不出一個合適的結果,於是又把問題拋了回來。
她們還是剛出社會,初出茅廬的傢伙,心思也比較單純,還不懂得怎麼去和別人周旋,怎麼去爭取更多的利益。
當然蘇魂也是如此,她也給不了什麼建設性的意見。
何況她正好被夾在了中間,兩邊都需要兼顧到,向著誰似乎也都不合適。
她思考一會兒後,決定做一個傳話筒算了。
於是抬頭看向張遙,“張遙,我的那幾位舍友他們每天還要上班,但可以用每天零碎的時間來幫咱們做事情。
只是這樣一來,她們就很難確定每天上多少班,所以他們也不好說具體要多少,要不行你這邊先給個方案吧。”
張遙幾乎沒有太多思考就道:“這很簡單啊,你幫他們做考勤就行了,你記錄一下哪個人每天上的多啊?表現如何?到時候根據他們的表現,給他們支付時薪就好了。”
蘇魂聽了張遙的話後感覺很有道理,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確定上班的時間,也可以計算出應該給她們支付的工資。
“你是怎麼想到的?這也太厲害了。”
對於蘇魂來說,這又是一個日常震驚。
她想破腦袋也想不到的事情,沒想到他隨口就說出來了。
有時候她真的很想扒開張遙的腦子,看看他的腦子究竟是怎麼長的,為什麼反應總是那麼快,總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東西,還讓人覺得很合理。
張遙卻雲淡風輕的道:“這不就是明擺著的嗎?外面兼職或者是臨時工,都是用這種方式計算的。”
所以其實不是張遙有多聰明,這些只是經驗之談,人只要經歷的多了,自然會經歷到各種各樣的事情,再遇到類似的事情時,自然而然就會把以前見過的事情引用過來。
蘇魂正要給舍友回訊息時,似乎又想到了什麼,抬頭便道:“那一個月具體給多少合適呢?”
張遙摸了摸下巴,“根據現在普遍的工資來看,上線之後一個小時內回覆60條訊息,觸發基礎底薪5元,60條的基礎上每增加10條,累加1元時薪。
總得有一個考核機制,不然如果一個小時只回個幾條訊息,磨磨蹭蹭的幹不了多少活,那錢自然也不能白給她們。”
蘇魂聽後把規則記錄了下來,然後仔細揣摩了一會兒,發現這個計算方式無可挑剔後,才發給了她的三個舍友。
“如果根據這種計算方式,我一個小時可以賺十塊錢左右,這麼算下來可能比我的工資還要高。”
“這個計價方式簡直無可挑剔,我們無法反駁。”
“我同意這種計價方式,你告訴我們具體怎麼做吧。”
舍友們聽了時薪的計算方式後,紛紛同意了這種計算方式,便迫不及待的想要參與工作了。
畢竟這意味著時間就是金錢,早點幹,早點賺錢,哪怕一天賺他50塊錢,一個月就有1500塊錢,比起現在一個月七八百塊錢的實際工資來說,足足多了一倍。
如果一天能再多幹兩三個小時,甚至有機會突破2000元,那日子瞬間就能好起來很多了。
何況這份工作還可以在家裡做,減去了直接面對領導,還減去了每天通勤的麻煩,簡直舒服的不行。
如果不是實習的章還沒有蓋下來,這種工作她們甚至願意做全職,反正躺在床上就能把工作給做了。
蘇魂這時候又有些不確定的問道:“張遙,那邊可是有三個人的哦,三個人都要,沒問題吧?”
“三個人而已,完全沒什麼問題,即便沒有客服的工作,也可以把運營的工作交給她們,只是她們不能長時間線上。”
張遙為了提升出道的效率,開通了四五個電商號,所以現在他正在同時運營四五個電商號,只有一兩個人,做起來並不容易。
而且現在他已經感受到了平臺帶來的侷限性,比如首先,付費投流的成本實在太高了。
其次,不能從站外引流到電商平臺,會導致使用者畫像的不清晰,導致影響自然流給流的效果。
除此之外,平臺要抽取營業額的3~5%作為平臺的服務費,這3~5%並非利潤的3%或5%,它包括了商品本身的成本,所以整體來說成本是非常大的。
為此,張遙已經正在籌備搭建屬於自己的電商小程式了。
電商小程式不依賴於平臺,自然就不會受限於平臺,自然就沒有付費投流和平臺服務費的說法,只需要支付小程式每年的運維費用就可以了。
當然如果瀏覽量足夠大的話,還需要一筆租用伺服器的費用。
不過也沒有來自平臺的流量扶持,所有的訂單促成,都需要透過自己的推廣和引流來實現。
獨立的電商小程式引流起來會比較自由,可以從諸多社交媒體中向自己的小程式中引流,還可以發展成為自己的長期客戶,同時可以發展不同的業務。
如此一來,張遙現在運營的社交媒體就能起到作用,也符合他未來品牌化發展的趨勢。
電商平臺中開設店鋪,老闆根本不像老闆,不管做的再怎麼大,始終都依賴於平臺,隨時會被平臺拿捏。
如果獨立做電商小程式,只要符合法律法規,那就不受限於任何人,哪怕是真金白銀的投入,最終的轉換效果他也可以清晰可見。
與其把命運交到別人手中,不如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