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遙在小溪裡養魚,也有其他的考量。
他建魚塘的地方屬於村集體的土地,現在等於張遙個人佔用了集體的土地。
村民們雖然都比較善良,但涉及到利益的時候,也難免會有想法。
小溪裡養了的魚,村民們想吃魚了,可以隨便抓,這樣不僅可以避免他們惦記魚池裡養殖的魚,也可以照顧到他們的情緒。
張遙作為魚塘經營者,雖然掌握著魚塘的經營權,但這個魚塘的股份也會分給每一個村民,年底每家每戶都可以分紅。
只要有利益,村民不但不會有意見,還會打心底裡希望魚塘發展的越來越好,這樣他們也可以分到更多的錢。
李野雖然不知道張遙考慮的這些問題,但小溪裡面養魚,所有人都可以捕撈的做法確實有利於村民,這種情況之下,他自然也認可張遙的做法。
只要明天把最後一批魚拉回來,那捕魚的事情就算告一段落了,接下來只需要等待魚塘建好,魚苗的培育工作就可以開始了。
李野離開辦公室後,張遙也把各個平臺的資料過了一遍,感覺資料沒什麼問題後,他才安心一些。
雖然蘇魂每天都盯著這些資料,出現任何問題都會和他說,但張遙還是覺得自己親自看了心裡才有底。
因為這不僅關係到當下的穩定,還關係到之後的調整方向,只有根據資料的反饋,不斷調整運營方案,網站才能健康的發展。
而且每個人對資料的理解都不一樣,所以他不能只聽蘇桓的一面之詞,只有自己親自看後進行客觀的分析,才是最好。
張遙看過資料之後,很快就給蘇魂提供了新的營銷思路,從之前的營銷自然環境,改為了村民們農產品銷售的困境,以及農產品的綠色健康。
如今城裡人非常關心食品安全,這種靠原始的方式種植出來的農產品,因為沒有食用農藥,反而更容易受到歡迎。
而且這些農產品許多都是老品種,還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完全可以承擔地方特產的角色,地域性強的東西,不僅可以滿足購買者獵奇的心態,而且還有無可替代的屬性。
如果在這一些元素之上,再把村民們的困境表露出來,也可以引起購買者的同情,增加購買慾望。
雖然消耗同情心不可取,但這也是客觀事實。
只有把產品能夠銷售出去,村民們也可以得到收入,才能改變他們的生活困境。
何況張遙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客人買了產品以後,也不會吃虧。
蘇魂做完了說回工作,便開始起身收拾東西。
張遙看到她收拾東西,便疑惑的問道:“你收拾東西幹嘛?要回家嗎?”
蘇魂的工作內容比較雜,也比較多,所以過去的這段時間蘇魂為了方便工作,幾乎每天都住在了張遙家。
雖然給她配了電動車,但每天晚上來回跑也不安全,住在張遙家中不僅方便,還避免每天來回跑,可以省下很多時間。
時間久了以後,張遙也習慣了她住在家裡,偶爾她要回家,反而有些稀奇。
蘇魂這時道:“今天不是你姑姑和姑父回來了嗎?他們一家四口都住下來,哪裡住得下?我還是回家去吧。”
蘇魂這麼一說張遙才反應過來,“對哦,還得給他們安排住的地方。”
蘇魂收拾好東西后,道:“我這會兒回家還早,我也有好幾天沒回家了,要回去陪陪我媽了,你讓他們睡我那個床就行了,睡不下的和奶奶擠一擠。”
她交代完這些之後,拿起了電瓶車的鑰匙,走出了辦公室。
此時外面天還沒黑,她騎電瓶車回家十幾分鍾就能到家了,也不用擔心安全,於是張遙也就沒有留她。
不過張遙也意識到了新的問題,那就是家裡的房子確實太小了,人多了根本沒地方住,他確實應該把蓋房子的計劃下來了。
隨著事業的發展,不僅需要有住的房間,還需要有辦公室,接待室等等。
如果現在有客人來,連一個接待客人的地方都沒有,哪裡像一個正規的企業?
而且不久之後就要註冊公司了,總得有一個好點的辦公室,起碼看起來要像一個真正的公司。
蓋一間房子再快也需要時間,現在已經11月份了,以最快的速度去建也需要四五個月,即便現在馬上開始建,建好起碼也得到明年四五月份了。
這麼看來,蓋房子已經迫在眉睫了。
蓋房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前因為經濟條件比較差,蓋的房子都是木頭房,從山中取材,然後進行搭建,整體難度其實不是很大。
張遙現在蓋房子肯定不能再蓋木房子了,他需要的是空間更大,更美觀,也更有實用性的現代化房子。
目前張遙計劃的是中西結合的別墅型樓房,高至少兩層到三層,佔地面積三四百平方,總面積八九百平左右。
除此之外,還要打造比較寬敞的院子,這樣一來人多了住著也舒服。
張遙要建的並不是自己一家人要租的房子,而是辦公,接待,甚至是具備員工宿舍的房子,所以面積必須得大,房間必須得多,活動空間必須得足。
這裡距離縣城實在太遠,如果要接待遠道而來的客人,也需要給他們提供住宿。
不過比較棘手的事,村裡沒有會建這類房屋的師傅,甚至放在縣裡,會的人也不多。
雖然本地也有間小樓房的人,但除了縣城裡的現代化高樓,民間整體的建築風格都偏向傳統,其中有一半都用到了木質結構。
不過這樣的建築風格因為空間還是不夠大,實用性僅限於家庭居住,所以並不符合張遙的要求。
所以想建房子,除了需要騰出時間來去準備,還要找到能建這類房子的師傅才行。
如果實在找不到的話,他現在就需要從外地找師傅,這也意味著他需要花費更多的資金,才能把他需要的房子建成。
不過不管有多麼艱難,事情總得去做,何況只要肯花錢,沒有什麼是做不成的。
農村蓋一棟房子,其實也花了去多少錢,在村裡面蓋一棟三層樓的房子的錢,甚至都未必能在城裡買一套100平的樓房。
所以就算從外面請師傅,也未必會多花多少錢。
張遙雖然找不到蓋房子的師傅,工人他還是有的,現在正在建魚塘的那些工人,等建好了魚塘,可以把他們所有人都拉過來建房子。
這些工人都是村長李長榮精心挑選出來的,之前多少幹過一些工程,有些人甚至還在縣城裡蓋過房子。
砌牆建房他們也有些經驗,只是因為他們以前都是各司其職,所以無法直接蓋一間完整的房子出來。
不過只要有人帶他們,他們就能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可以配合師傅的指揮把房子建好。
其實許多農民工都是如此,只要他們出門打過工,多少都掌握了一些技能,有些人會砌牆,有些人會刮大白,而有些人會裝水電。
不過直接讓他們蓋一棟房子出來,他們可能就兩眼一抹黑,不知道幹什麼了。
所以他們需要有人領導,給他們做規劃,佈置任務,按照領導的要求,他們就能把活幹好。
張遙想到這裡,在電腦上找了一些參考圖,準備先把房子的平面圖和效果圖畫出來。
畫圖張遙還是比較專業的,之前無論是建廠房,還是建魚塘,圖紙都是張遙自己畫的。
張遙找到了想要的參考圖後,開始在電腦上畫起了圖,他畫圖的時候,外面的天也漸漸黑了下來。
姑姑和姑父難得回來一次,此刻在客廳裡陪著奶奶看著電視,兩個小孩跑來跑去,偶爾也會跑進張遙的辦公室,不過他根本沒時間去搭理他們。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