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風景雖然不錯,但因為海拔高,氧氣稀薄,爬山容易疲憊。
張遙和阿步休息了許久之後,疲憊感才稍微緩解了許多。
此時又一陣風吹過,吹動旁邊的草,這些草居然發生了像風鈴般的聲音。
張遙疑惑的起身,走到旁邊折了一根枝丫看了看,發現這種草上面有許多氣泡一樣的果實,風一吹,裡面的種子就會發出嘩嘩的響聲。
“這是……黃芪?”
張遙驚喜的發現這玩意兒很眼熟,像一種中草藥,想了一會兒才想起這是大名鼎鼎的黃芪。
阿步湊了過來,問道:“黃芪?也是野菜嗎?”
張遙搖了搖頭,道:“不是,它是一種藥材,它有生津養血、託毒排膿、補氣昇陽等作用,是個好東西。小時候奶奶經常用黃芪片泡水,家裡燉雞的時候也會放上幾片。”
張遙從揹簍裡拿出工具,道:“挖一顆出來看看。”
他找了一塊土質比較疏鬆的地方,對著一顆大黃芪挖了起來。
挖了幾下之後,黃芪粗壯的根部就露了出來。
“這個長的真好啊,差不多有胳膊粗。”
經過一番挖掘,一個胳膊粗,一米多長的黃芪就被挖了出來。
這樣的質量,即便是種植的也很少見,生產週期至少在五年以上。
張遙提著這根粗壯的黃芪,驚喜的道:“這黃芪真不錯啊,又大又直,切片曬乾之後,可以掛在網上賣,是個不錯的電商產品。
而且這個東西正好適合冬季挖,而冬季是咱們最缺東西的時候,正好填補了空缺。
咱們今天沒白上山,要是沒有上山,咱們可能一直都發現不了它。”
阿步指了指周圍,道:“這東西可多了,這裡一片都是,幾乎每座山上都長著,就連山下都有,以前都是拿來當柴燒的,根本挖不完。”
他抬頭看去,發現一眼望去,周圍確實全都是野生黃芪,而且每一顆都非常大。
張遙開心的道:“挖不完好啊,全村人冬季的三個月可以靠黃芪掙錢,開春的時候就有野菜了,夏天有蜂蜜和蘑菇,再後面就是松茸,松茸結束有松露,一年就形成閉環了。”
阿步兩眼放光,“這東西這麼多,比松茸來的容易多了,一年還可以挖三個月,比松茸季還長,咱們豈不是又要發財了?”
然而張遙卻搖了搖頭,“發財倒是不至於,因為這東西價格並不算貴,更沒法和松茸比,但不管怎麼說有一個可以賣的東西,終歸也是一份收入。”
張遙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可以馬上上架的東西。
而且店鋪前期需要用低價,或者各種活動來引流,用於提升店鋪的知名度和後期平臺給流量的權重,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物美價廉,量還大的貨品來衝量了。
現在突然發現了黃芪,也算是一個意外驚喜,量還這麼大,隨便怎麼用都行,而且還可以節約成本,哪怕只收點快遞費就賣,他也貼不了多少。
至於賺錢,等店鋪流量起來,只要有東西可賣,有貨源,量大,那即便賣的便宜,積少成多也有得賺。
“向山下走吧,看看還有沒有其他東西。”
張遙和阿步上山時速度很快,一股腦往山上衝,現在的高度已經非常高了,再往上就只有山頂和草地。
現在要選一條和上山時不一樣的路,一邊尋找,一邊慢慢下撤。
有句話叫上山容易下山難,上山悶頭走就行,但下山一不留神就得摔,比上山費勁的多。
“哎哎哎,哎呦。”
阿步一邊拉著草,一邊向下走的時候,一腳踩空,直接就滑了下去。
“你沒事兒吧?”
張遙立即跑向前,正好看到了枕著揹簍躺在地上的阿步,地面上是被他踩到的碎石松土層。
阿步艱難的坐起來以後,道:“沒……沒事,踩到碎石了,滑了一下。”
“等等,你別動。”
阿步把揹簍的揹帶整理好,然後起身要向前走的時候,張遙突然叫住了他。
阿步疑惑的扭頭問道:“怎……怎麼了?”
這時只見張瑤蹲下來,在阿步踩出來的鬆土上,撿起了幾顆指甲蓋大小白色顆粒。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