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遙把採購的錢交給了他,然後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沒問題就好,那就辛苦你了。”
計劃裡原本進度並沒有這麼快,但實際操作起來之後張遙才發現,只要一件事情開始了,配套的東西也必須隨之跟上,甚至需要提前準備才行。
第二天一早,張遙帶著村民們上了山。
今天第一天挖黃芪,他需要和村民們說明一些注意事項,避免他們發到不合格的,反而造成浪費。
雖然黃芪滿山片也都是,但如果沒有節制的亂挖,不出兩年就可能被挖絕了。
所以必須要有憂患意識,提前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只有科學採挖,才能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否則就成吃絕戶了。
所有人來到山中之後,張遙便對眾人道:“阿叔阿嬸們,注意了,一定要挖大留小,挖密留疏,有些挖的太多的話,可以從附近找一些小苗種上。
雖然山上黃芪很多,但也不要全都刨出來了,有挖有剩,來年才有的挖。”
村民們聽後,異口同聲的大喊道:“好,沒問題。”
張遙交代了該交代的之後,所有人就開始行動了起來,專門尋找樹根很大的進行挖掘。
“哇,這長的真粗啊,根長得也特別多,一棵樹得挖上一兩個小時。”
“我這一根特別長,差不多有2米,比我都長。”
“你們看我這一顆,比我的腿都粗,再過兩年估計都要成精了。”
村民們一邊挖,一邊炫耀著自己的戰果,每挖出一顆黃芪來,都要互相炫耀一下,比一比誰的大。
這裡的黃芪從來沒有被人挖過,所以長得都非常的大,每一棵黃芪樹都有很多分叉的樹根,而且這些樹根很長,有些一棵樹就能挖出來十幾二十斤的根。
除了生長的年份長,土壤也肥沃,所以比種植放肥料的長得都好。
這種高山之中的野生黃芪,最珍貴的主要在於沒有化肥,沒有農藥,純野生的總要比種植的好。
“沒想到這種漫山遍野,平時都拿來當柴燒的東西,居然是一種藥。”
“以前只是長得有點特別,種子幹了之後風一吹,滿山遍野都嘩嘩直響。”
“要是咱們早知道他可以賣錢,咱們也不用窮這麼多年了,可就是沒有人告訴我們。”
村長張長榮這時也道:“得虧咱們村出了阿遙這麼一個大學生,要不是他學到了知識,懂得多,不然這些玩意兒繼續在這裡長100年,也不會有人發現它的價值。”
“說的對,多虧了阿遙,沒有阿遙,用咱們的榆木腦袋,100年也不會想到可以把這些東西賣出去賺錢。”
“我小時候就看這小孩兒,不簡單,我猜他長大了肯定有出息,果然沒有猜錯。”
“行啦,你就別吹牛了,阿遙有出息也是因為他自己努力,他讀書吃了多少苦,你知道嗎?”
張遙聽著他們一人一句的誇著自己,聽的耳朵不由得發熱。
他對眾人道:“阿叔阿嬸們,你們就別誇我了,好好幹活兒好好賺錢,咱們一塊兒把日子過好才是硬道理。”
“阿遙說的對,咱們努力幹,明年全村人都蓋小樓房。”
村民們幹勁十足,黃芪被挖起來之後,他們還會認真的填上土,也會在原來挖過的地方種上一顆小的。
挖出來的黃芪大小分類,然後一捆一捆的捆起來堆在一旁。
不多時,每個人都挖了不少,目測每個人起碼挖了六七十斤左右。
臨近下午的時候,村民們用大編織袋把黃芪都裝了起來,然後用背繩揹著開始下山。
村民們排著長隊,揹著沉重的貨物,向著山下的村子走去。
每個人都被貨物壓彎了腰,他們用多年累積的經驗,把握著呼吸的節奏,即便負重走上很遠,但依舊步履穩健。
這樣的技能是每一個山裡人都掌握的,因為他們每年都要從很遠的地裡,把很重的糧食等作物,用肩扛背馱的方式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