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遙穿越回來前雖然沒有能力在大城市買車買房,但其實也攢下過一些錢,大約幾十萬的樣子。
但那時候那些錢從來沒有讓他覺得多麼重要過,反而這一萬多塊錢倒是讓他感覺彌足珍貴。
因為在那物慾橫流的大城市裡,幾十萬實在算不上很多,對比動輒幾百萬的房子,幾十萬的裝修,擁有幾十萬也只有深深的無力感。
然而這一萬五千塊錢,他只要用的好,可以給他和奶奶的生活帶來很多改變,也可以給他以後的發展帶來很多幫助。
……
“拉姆阿媽,阿遙回來已經有兩個月了,他為啥子不去找工作?他是我們村裡唯一的大學生,他應該走出去。”
拉姆是張遙奶奶的名字,他來到村長家裡,給村長媳婦傳授傳統服飾腰帶的製作方法。
村長正好也在家中,於是便向張遙奶奶打聽起了張遙的想法。
“我也不曉得啊,我叫他去找工作他就是不去,他說要在村子裡自己做啥子事情,要做啥子我又曉不得。
如果有空你們也幫我說說他,他讀大學大傢伙都是湊過錢,幫過他,就指著他出人頭地,他現在這麼搞,啷個要得嘛。”
奶奶聽到村長的話,似乎是找到了傾訴的物件,把這幾日心裡的不快通通說了出來。
張遙上大學的時候,村裡是有捐過錢的,穿越回來前,他為了報答村裡,掏了十幾萬給村裡修路。
然而即便如此,後來也擋不住村裡人漸漸搬走,村子終究衰敗。
抬著菸斗的村長聽了奶奶的話後,問道:“他說他要在村子裡頭做事情?有沒有說要做啥子嘛?”
奶奶搖了搖頭,道:“啥子都沒有說,這幾天他跑了幾趟市裡,我以為他要出去找工作了,結果昨天去撿了一天的松茸,今天揹著去市裡頭了。”
村長若有所思的道:“他們說市裡頭松茸的價格好,省裡頭更是貴的很,其他地方拿這個發家致富的不少,就是我們這個山裡路遠,給不上價,也沒得人採,他要是能做好也不是不行。”
村長之所以是村長,認知和視角自然要比村裡大部分人厲害上許多,想到的也更多,想法也會更寬容許多。
“那個菌子一年就出那麼幾個月,就算幹一年也幹不了幾個月,再說了撿個菌子哪個不會嘛?用得著讀那麼多書?
要曉得他要回來撿菌子,那我賣牛賣羊,供他讀那麼多書做啥子嘛?還不如早點回來,說不定現在牛犢子都生了好幾個了。”
奶奶的認知裡,讀了書就應該在城市裡做大事情,即便他也不知道什麼是大事情,但絕對不是回來撿松茸賣松茸。
她對於外面的松茸市場也沒有什麼概念,更不知道有些人為了吃一盤松茸,可以花費幾百上千元。
村長見奶奶有些激動,只能趕緊安慰道:“拉姆阿媽,你不要上火,等阿遙回來我問問他,他讀了那麼多書,懂的比我們多,這麼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奶奶雖然對張遙有些恨鐵不成鋼,但對於德高望重的村長還是信任的,畢竟這麼多年來,因為村長,全村人都很團結,民風也很好,所以深得人心。
奶奶平復了心情後,繼續和村長媳婦交流起了傳統服飾的製作工藝。
奶奶是傳統服飾的手藝人,農閒的時候都在做衣服,現在老了,他就要把手藝教給年輕一輩,如此代代相承。
現在村子裡跟著奶奶學做衣服的人並不少,村長的媳婦就是其中之一,只要有不懂的,奶奶甚至會去上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