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會兒也是無比的震驚。
不斷地在腦海裡回憶自己手中的資料。
還以為是自己漏看內容。
“那關於打臉老太太這件事呢,大家有什麼看法?請社會文化環境專家李英小姐幫我們解讀一下。”
李英點點頭。
“關於打臉老太太這件事,其實這反應很多內容。”
“比如消費心理和文化符號,空間權力與經濟壟斷,社會關係與信任機制,體驗經濟異化。”
“最主要的其實就是前幾項。”
“你看景區,或是這次柳雲菲和杜飛約會的地點,公園,都有幾個特性。”
“商業點位有限,租金成本轉嫁至售價,形成坐地起價的資本邏輯。”
“遊客普遍預設景區屬於特殊消費場景,對高價容忍度更高,形成來都來了的妥協心理。”
“消費者透過購買高價商品完成到此一遊的符號化確認……”
“雖然很多遊客都希望能整治這些問題,可如果這些問題真的被解決,也許又會帶來新的問題。”
“像是杜飛選擇用檸檬水來打壓老太太礦泉水的價值。”
“杜飛選擇的這種打臉方法,用我們常規理性角度來說,確實是比較丟人。”
“不過確實不失為一種比較行之有效的方法,畢竟效率很高,一共就花費十分鐘時間。”
解讀完這個問題。
主持人提出本次節目又一個問題。
“各位專家,我們注意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啊。”
“就是杜飛先生想要找一個長得比較醜的相親物件,認為這種更合適。”
“於是就有了顏值這個話題,我想問一下各位一個經典的網路上的問題。”
“顏值高的人,比起顏值低的人,生活真的會一帆風順嗎?”
提到這個問題,幾個專家都是會心一笑。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不需要討論。”
“就是這樣的。”
“你們可以看到,柳雲菲在被杜飛拒絕的時候,表情是非常驚訝的,因為她沒想到自己會被拒絕。”
“關於柳雲菲和杜飛的相親,其實單另開一個節目都夠用了。”
幾個專家嘰嘰喳喳的說著。
已經有了搶話的意思。
顯然在這個問題上,大家更有表達的慾望。
主持人只能趕緊伸手。
“李英專家,請您說一下您的意見。”
李英是社會文化環境專家。
對社會心理學,國家文化研究,社會環境方面,都有非常深厚的認知。
在這個問題上更加的得心應手。
這會兒搶到了話語權,更是得意。
開始滔滔不絕的說起來。
“各位,關於杜飛和柳雲菲的這次相親,我說單開一個節目都夠了,是有原因的。”
“來,我們可以透過回放錄影再看一下當時的細節。”
“柳雲菲小姐在等待杜飛先生的時候,從身上的裝扮,妝容,甚至是站姿,到動作,其實都是精心設計過的。”
“為的就是給杜飛先生留下一個更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