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誰讓他寫爽文的?

第46章 真是活該當窮逼!

真人秀解析節目還在繼續。

主持人董曦在況咖分析完之後笑盈盈的看向王一飛。

“王一飛專家,您是心理學的專家。”

“我們注意到在這次的電腦配置罵戰當中,有那麼一群人,一直在推薦其他人購買更好的配置。”

“以您的角度來說,您覺得這些人是抱著什麼樣的想法做出這種事情?”

王一飛點點頭。

隨後繼續用著高傲的語氣說著。

“這種人呢,普遍都有自我價值確認與優越感。”

“他們可能將電子產品的高配置、品牌或價格與個人能力、見識繫結,透過指導他人顯示自己的專業知識,從而獲得心理優越感。”

“若其自身消費受限,比如經濟條件或決策權不足,可能透過影響他人的高預算選擇來間接體驗奢侈消費的快感。”

“說白了,就是越沒錢的人,越是喜歡在這種事情上對其他人指手畫腳。”

“有錢人可能只提出一兩個合適的建議,但是這些人,是會追著你一直不斷輸出自己觀點的。”

“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這位使用者,大家可以看一下這位使用者的發言。”

雖然已經把使用者名稱字打碼。

但是這個使用者的評論戾氣非常重,而且十分逆天。

已經在網路上出名,打碼也知道是誰。

節目組把這個人單個提出來,這個人基本上就完蛋了。

之後面對的肯定是網路暴力。

王一飛卻還不停止。

繼續說著。

“其次呢,這些人的行為也投射心理與控制慾。”

“他們可能將自己對理想產品的追求投射到他人身上,認為加錢上頂配是唯一合理的選擇,忽視對方實際需求。”

“透過干預他人決策獲得掌控感,尤其是當對方表現出猶豫或資訊不對稱時,這種干預會強化其主導地位。”

“而且透過觀察這個圈子,大家可以發現,其實這個圈子很畸形!”

“這個圈子裡面有著明顯的社交貨幣與群體歸屬。”

“在科技愛好者社群中,價效比討論常演變為效能至上的攀比,推動高預算可能是一種融入群體的行為,以展示對硬核價值觀的認同。”

“擔心對方選擇低價產品後出現問題,自己可能被抱怨當初沒給建議,因此傾向於保守的高預算推薦以規避責任。”

“我想大家也看到了其中這樣的言論。”

“比如有人說什麼貴的肯定好。”

“這種就是標準的自身使用高階產品的正面體驗使其低估中低端產品的實用性,誤認為貴就是絕對好。”

“實際上價效比這種事情是很難說的,他們有這種想法並且還發出來,其實就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倖存者偏差。”

“說到底,會變成這個樣子其實都是因為消費主義內化和焦慮傳遞。”

“長期受廣告,媒體影響,將更高更快更強的消費觀視為真理,不自覺地成為消費主義的傳播節點。”

“透過渲染預算不足會後悔的恐懼,促使使用者為避免未來隱患,比如效能過時之類的,而追加投資。”

王一飛說完之後輕輕點頭。

示意自己已經說完。

主持人馬上接過話茬。

“感謝王一飛專家對這件事進行的分析。”

“那況咖先生,您對這個事情又是怎麼看的呢?”

況咖推了推自己的眼鏡。

眼神裡面露出一絲不尋常的狡黠。

“其實我覺得吧……”

“電子產品是長期使用的工具,多花一點預算其實是省錢,因為高階機型使用壽命更長、體驗更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