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陽古道,大漠黃沙。
遼州轄境廣闊無垠,既有千里草場見牛馬,亦有萬里巍峨群山少人煙。是中原沒所有的蒼涼與悲闊,是無法比擬的奔放與熱烈。
既是一望無際的原野與寧靜的河,亦是飛揚的沙塵與神聖莊嚴的峰雪。
數個月裡,他們走遍邊關各州,寧州及岐州百姓再度見到慧心法師的出現,皆是萬般驚喜。多年未見,他們眼中風姿絕代的慧心法師依舊出眾不凡,但卻消瘦了不少,眉眼間亦有風塵。
見到慧心如此受到邊關百姓的擁戴與尊敬,著實令呂玄凌與白皎皎大開眼界。
“慧心,想不到你在這兒這般受歡迎,可真叫人意外呢!”白皎皎嘖嘖稱奇,讚歎道。
回到邊關之後,慧心又為百姓講經幾次,呂玄凌亦有機會觀摩,體會佛門真諦。他不免佩服慧心,故而此刻亦附和著點頭道:“同慧心分別這麼多年,看來他的修行之路已然有所增進和收穫,在邊關這篤信佛法之地,當真有一番名動天下的意味了。”
而對於趙舒玉而言,慧心法師的風華,她早已體會。亦是從那時起,這個垂著眸,時常顯露著慈悲之色的溫潤面孔,便在心頭揮之不去。
經過多年的征戰,朝軍已經收復肅州,遼州經過王室鬥爭後亦復歸平靜。
在肅州的斷壁殘垣之上,已然建立起了新的屋宇樓閣,飽受戰亂流落他鄉的災民,又相攜回到了故鄉。邊關百姓的生活恢復著曾經的安定,煥發新的生機。
將士們相互拼殺,是為拋頭顱灑熱血、建功立業,可尋常百姓之間怎會有這般多的恩恩怨怨?他們不過是想過著安定美滿的生活,老有所養,少了所依而已。而其他的一切,不過是謀士們的縱橫捭闔,為了掌權者的利益罷了。
曾經相互仇視、恨不得飲其血、啖其肉的遼人與中原百姓,在戰爭結束之後,又回到了本應有的關係。
通商、互市……相互交往學習,彼此往來、相鄰而居。
肅州城內常可見遼人所開商鋪,身著富有特色的遼州服飾,賣著西域特色的酒和美食、香料……
戰爭所帶來的傷痛,或許便在這祥和熱鬧的氛圍之中慢慢減淡,最終會隨時間而消逝,唯善與仁將永恆不變。
在臨近邊關的靈臺寺中修行多年,慧心還是頭一次來到肅州,可城中民眾卻已對其早有耳聞。何況當年逃亡到岐州或是寧州的民眾,總有人聽過他講經說法。
在邊關遊歷時日總是自由且愜意,然慧心亦有諸多煩惱之時。
就好比此時此刻,與他同坐一桌的呂玄凌、白皎皎及趙舒玉三人,正各自捧著一大隻烤羊腿大快朵頤著。他們沉浸在面前的美食之中,不時故作可惜地嘆一口氣,同情般地望向慧心。肉香味不時縈繞在他的鼻尖,慧心只當做沒有瞧見,垂頭啃著手中的蔥餅和素羹。
看著慧心面前那寡淡的餐食,白皎皎不禁皺起臉,佩服道:“慧心,你還真是有自制力,若此刻在我們面前的,是剛認識那會兒的你,想來吃得可比我們還香呢!”
十多年前的記憶彷彿還停留在腦海,不單單是白皎皎,呂玄凌亦不禁回想起了,那個還蓄著長髮,少年模樣的慧心。
那時的慧心還十分坦率且開朗,眼眸漆黑明亮,意氣風發。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