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事議畢,群臣大多都是紛紛告退。
侍中董昭、少府兼尚書令周忠、太常王絳還有秘書郎伏德、楊修和裴潛卻被天子劉協留了下來。
劉協目光掃過眾人,最終落在了周忠身上:“昭告天下由尚書檯擬旨通傳,切記要彰顯朝廷求賢若渴之心!”
周忠連忙躬身:“臣明白,請陛下務必放心!”
話鋒一轉,劉協突然笑道:“據朕所知,卿有一賢侄名曰周瑜,聽說是頗有才名,不知現在何處?”
周忠的身體明顯僵了一下。他緩緩抬頭,佈滿皺紋的臉上閃過一絲驚詫。
作為廬江周氏的族長,他確實有個才華橫溢的侄子周瑜,但這等家族私事,天子如何知曉?而且他為官幾十載,從未向別人提起過。
“回陛下!”周忠摁下心中的疑慮,聲音有些發緊,“確實如此,不過卻沒有陛下說的那般。他今年不過二十有二,如今正在族中埋頭苦學聖人之道。”
“是嗎?”劉協輕笑一聲,“可朕聽說,周瑜此人與前烏程侯孫堅之子自小便是親密無間,且已為孫策帳下謀主,現下正與朝廷親授的揚州刺史劉繇爭鬥不斷!”
周忠心頭一緊,連忙躬身拜道:“陛下所說之事臣確實不知,若真如陛下所言,臣定嚴加訓斥!”
“嚴加訓斥?”劉協的笑容冷了三分,他知道周忠不是不知,而是不願袒露實情。
他太清楚這些世家大族的把戲了,如今朝廷雖然剛剛立足於河東,可卻暫時改變不了朝廷勢弱的局面。
至於將來大漢能否中興,他們大多人已經不抱希望,但又不願破壞他們忠臣的形象。
於是,他們便讓族中子弟分散投靠各路諸侯,兩頭甚至多方下注,以求得家族的繁衍和興盛。
這也是朝廷入駐安邑以來,鮮有大臣舉薦賢才於朝廷。
周忠的表演,在天子劉協眼中不過是拙劣的掩飾。他心中雖然不滿,但暫時又無法強求。
“既如此,”劉協平復了一下心情,語氣轉緩,“就由周卿去信周瑜,告訴他專心讀書。以後若有意仕途,即刻來安邑。”
他頓了頓:“順便請他轉告孫策,孫堅乃漢室忠臣良將,望他秉承其父遺志,當忠心朝廷。”
周忠聽後連忙稱是,他不明白,他的侄子周瑜並無名聲,怎麼會入了天子的眼中。
劉協看著周忠心事重重的神態,心中冷笑。沒有周瑜這個謀主在,以孫策之力,即使統一江東也不會那麼容易。如此一來,朝廷就有了佈局江東的時間。
可若是周瑜不聽號令,即使其才華橫溢冠絕古今,他也不介意學一下歷史上的曹操,像處死周不疑一般辣手摧花。
這時,秘書郎伏德忍不住說道:“陛下,臣有一問,不知當不當講?”
劉協輕抬了一下手,示意他直言。
伏德拱手問道:“既然陛下欲要孫策學其父孫堅為朝廷盡忠,那為何不直接下詔,而卻由周瑜轉述?”
不待劉協回應,楊修卻是嗤笑一聲。
“楊德祖,你這是什麼意思?”伏德心中惱怒,不滿的瞪向楊修。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