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王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可事到如今他知道自己說什麼都不管用。
事情進展到了這一步,他和皇帝就是不死不休。
“若是太后在的話,有太后牽制,我或許還能留下你的性命,可如今……”
“陛下今日說出這些話,好像所有的錯都是別人造成的一般,可曾想過,我等在邊關的時候,陛下為了斬草除根,甚至將軍情出賣給匈奴?”
“若是匈奴當真藉著這個情報大肆征戰的話,會有多少黎民百姓、多少無辜的人因為這個事情而死去?”
“陛下是否從未想過這一點?”
謝雲笙的話,既像是說給皇帝聽的,又像是說給賢王聽的。
他在暗示,顯然皇帝是一個多麼冷漠無情、絲毫不顧他人的人,也是在提醒賢王不要對這樣的皇帝有心軟的意思。
當年賢王又何曾想過和皇帝這個侄子爭奪點什麼呢?
哪怕是念在太后的養育之恩的份上,他也絕不可能跟自己的親侄子爭奪皇位。
可皇帝只是被皇后蠱惑了幾句,就一廂情願地認定自己的親叔叔會不惜一切地跟自己搶奪那至高無上的位置,甚至為了這可笑的想法,動手殺了整個賢王府的人。
當年的賢王妃,也就是裴音的母親,那可是皇帝的嫂嫂啊。
甚至在賢王妃還活著的時候,也十分地疼愛皇帝這個侄子,隔三差五便會做些點心。
也難怪賢王這麼多年下來都一直想不到,當年害死自己全家的居然是皇帝。
皇帝不說話了。
他看著賢王,眼神卻漸漸地平靜了下來。
或許是預感到了自己死期將近,就算是再多說什麼也是沒有益處的。
他是個聰明人,聽到裴音說的話就知道,登基的並不是賢王,否則的話,裴音是不可能留下二皇子性命給自己父親添堵的。
那登基的就只有可能是五皇子。
二皇子再怎麼樣也是五皇子的親兄弟,若是二皇子真的被裴音他們給殺了的話,五皇子在外頭的名聲便不好了。
新皇登基最重要的就是名聲。
賢王進宮,卻沒有看到五皇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帝到底是五皇子的父親。
若是五皇子親眼看見賢王殺了自己父親的話,哪怕這件事情他是知情的,也會被天下人所不齒。
所以這件事情只能由賢王出面推進。
賢王跟皇帝之間隔著血海深仇,為了報仇,賢王就算是親手殺了皇帝,多少也師出有名。
況且賢王本就打算在京城的事情解決以後,回到邊關,又或者是上交兵權,和自己的女兒好好過日子,遠離朝中的權力鬥爭。
表面上來看,賢王妃和賢王的所有家人都是死在皇帝和皇后的手裡的,但是實際上,他們是死於這些黑暗的權力鬥爭。
當年的賢王太過於天真,可如今的他早就已經看透了這些道理。
人生又能如何?
他想要的只不過是最平淡的生活罷了。
看透了這一切的皇后,端坐在那裡,早就沒有剛才的激動,顯得十分平靜。
而另一邊的皇帝,卻覺得一陣頭暈目眩,血氣上湧,劇烈地咳嗽起來,然後吐出一口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