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未落,科勒突然想到什麼:“等等,那傢伙哪來的錢?”
下一秒,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自然浮現在科勒的腦海中:“嗯……埃爾博特。”
“對了,我剛從奎姆修斯的教堂回來,有點事要和你說。”
凱瑟琳說著,拿出一張宣傳單。
科勒拿起一看,上面赫然印著幾個大字:“改善底層人民的生活,他們也和我們一樣。”
宣傳標語下是幾個拾荒者的照片,有老人、小孩、女人,還有面板黝黑的有色人種——這些就是從海峽對岸偷渡過來的殖民人口。
“這是高階黑吧……”科勒一眼看出了這張宣傳單上的端倪,“這充斥著種族歧視和階級諷刺的標語和照片是怎麼回事?宣傳部門的人雪花糖嗑多了是嗎?”
凱瑟琳回道:“我今天在教堂進行禮拜的時候,發現來的信徒比之前少了許多……所以禮拜結束後,我去找庫博問了一下。”
“庫博……”科勒對那個小男孩有印象,自己第一次去奎姆修斯區的時候,因為看不慣那裡的工作人員壓榨那對奶孫,就出手教訓了一下。
“庫博告訴我,大約一個月前,救濟餐的餐費從每份2歐元,漲到了4歐元。”
科勒皺了皺眉頭:“這些貪得無厭的豬玀……不過,這和這張宣傳單有什麼關係。”
“你看看背面。”
科勒把傳單翻過來,才看見後面還有不少內容。
“在曼斯區長的英明領導下,奎姆修斯區民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犯罪率逐年降低,民眾生活幸福指數再創新高……”
之後的兩段也都是類似的內容,光是給這位曼斯區長歌功頌德就佔據了傳單背面一半的篇幅,而且這段文字的背景還是那位曼斯區長的大頭照。
後半段內容才是這張傳單的重點:“在曼斯區長的大力推動下,奎姆修斯區又一新興工廠已經招標完成,基礎設施準備完善,各類機械也在緊鑼密鼓地調配當中,預計本月底即可開工。”
“該專案重旨在民生,提供大量就業崗位,改善居民生活……”
凱瑟琳開口道:“庫博和我說,這個新工廠目前正在招工,開出的工資是每週20歐元,餐食費是每天1歐元包兩餐,包住……而且他們幾乎沒有年齡限制,庫博的奶奶也已經去報名了。”
20歐元的週薪,無論放到哪裡都是低得令人咂舌,也只有在窮人多到用不完的奎姆修斯區才有可能出現。
不過,科勒回想起奎姆修斯區那些拾荒者面黃肌瘦的模樣……20歐元的週薪,除去一週7歐元的餐費,而且還包住,也就是說,每個工人每週能有13歐元的結餘。
對那些連飯都吃不飽的拾荒者來說,這確實是一份難得的好工作。
但聽到庫博奶奶也去報名,科勒不自覺地皺了皺眉。
雖然這麼說有年齡歧視的嫌疑……但有哪個工廠連七老八十的老太太都來者不拒的?
就算是專門做紡織業的富果康紡織工廠,也不會要超過四十五歲的女工,因為她們的手腳慢了,而且長期的紡織工作也會讓她們患上嚴重眼疾和呼吸道疾病,已經不能適應流水線的工作強度了。
“最關鍵的是……”凱瑟琳指著傳單上的角落,“你看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