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移首都被正式納入科恩內閣的發展計劃,要真正融合成一個阿根廷,遷都已經不得不進行。
科恩內閣希望透過歐洲合作獲取技術、投資和市場,阿根廷希望推動出口多元化,尤其是擴大農產品,牛肉、小麥和工業品的出口。
第一站就是法國,第二站是聯邦德國,第三站則是西班牙,第四站是義大利,然後是奧地利,葡萄牙,荷蘭,比利時,芬蘭,丹麥等國家。
英國因為首相哈羅德·威爾遜臨時改變計劃前往加拿大,澳洲,印度等國家訪問,所以弗朗迪西也暫時沒有訪問唐寧街的計劃。
英國對阿根廷的關注度比較低,英阿關係因福克蘭群島主權爭議長期緊張,阿根廷也對於英國各種希望不大。
9月份的歐洲天氣十分不錯,弗朗迪西團隊一共帶領了12個內閣部長前往巴黎,聖赫塞仍然坐鎮布宜諾斯艾利斯。
法國總統戴高樂把阿根廷的招待規格提高到和地區大國一樣的水準,位於巴黎市中心聖奧諾雷街55號愛麗捨宮,戴高樂和他的下屬們接待了這個龐大的代表團。
今年是戴高樂第二任期初期,法國正透過空椅政策對抗歐共體擴大化,同時加速核威懾力量建設。
1960年法國首顆原子彈試爆後,1963年拒絕簽署《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
而科恩內閣領導的阿根廷政府,正在擺脫美利堅主導的香蕉共和國命運,尋求與歐洲建立平等夥伴關係。
作為歐洲核心經濟體,法國是阿根廷傳統貿易伙伴,尤其在核能、航空領域有合作潛力,戴高樂政府推行第三世界外交,對阿根廷的拉美樞紐地位感興趣。
阿根廷希望從法國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進行一系列商討,並得到法國的支援,讓巴拉那煤鋼共同體與歐洲煤鋼共同體建立更深的合作。
戴高樂以第三世界代言人姿態歡迎阿根廷,但法國對阿根廷的經濟發展計劃興趣不大,更希望擴大各種軍事出口,與弗朗迪西的工業談判也沒有十分順利,最後獲得了戴高樂的一些口頭支援。
雙方簽署《文化技術合作協定》,法國承諾協助阿根廷擴大建設核能研究設施,以此換取阿根廷鈾礦開採權,建立核能合作。
在巴黎郊外布林日空軍基地,法國展示最新幻影IV轟炸機,阿根廷軍官代表團被邀請試坐駕駛艙,戴高樂表示南大西洋需要制衡力量,暗示對英國在馬島主權的立場鬆動。
法國農業部與阿根廷農業部簽署《五年糧食協議》,阿根廷以優惠價向法國出口500萬噸小麥,以此換取雷諾汽車廠技術轉讓。
在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秘密會議中,法國提出聯合開發核聚變技術,但要求阿根廷開放巴塔哥尼亞鈾礦帶勘探權。
阿根廷代表反問:“如果法國能獨立發展核武器,為何要限制我們的選擇?“
“如果阿根廷能夠引爆原子彈,法國是否會支援阿根廷?”
戴高樂笑而不答,轉而討論南極科考合作。
但法國人也沒有想到一個可能性,那就是阿根廷已經具備了核爆氫彈的能力,但為了做戲做全套,阿根廷仍然在各方釋放訊息,法國當然不會與阿根廷全面合作核武器。
阿根廷還沒有法國那麼大的火力,又不是老牌帝國,也不是新華夏那種人多的國家,也不是美利堅的狗腿子,所以現在公開引爆原子彈氫彈,只會加速阿根廷的毀滅。
最終雙方在大學教育方面建立了合作,阿根廷教育部希望巴黎理工學院對布宜諾斯艾利斯理工大學,阿根廷理工大學進行訪問交流,並擴大阿根廷留學生前往法國留學計劃,開放更多的優秀大學。
這也算是不錯的官方層面的合作,阿根廷對於人才培養還是相當稀缺,如果能從法國人手中培養出更多的人才也是不錯的。
訪問結束後,阿根廷初步獲得法國2.5億法郎低息貸款,但鈾礦勘探權條款引發阿根廷代表團部分成員強烈反對,戴高樂最終貸款金額定為1.5億法郎,一筆不大的貸款,但好過沒有。
鈾礦的勘探權力最終被取消,但在別德馬核電站,兩國將進行深度合作,阿根廷需要發展更大規模民用核電站,法國的幫助和技術也是很好的選擇。
訪問尾聲時,巴黎爆發示威,抗議者高呼法屬阿爾及利亞永存,焚燒阿根廷國旗,因為阿根廷曾大量接收阿爾及利亞難民,戴高樂親自陪同弗朗迪西和伊利亞檢閱防暴部隊。
在波恩,聯邦德國總統海因裡希·呂布克非常熱情的歡迎了阿根廷代表,比起此前法國的傲慢,聯邦德國的務實顯然才是科恩內閣的目標。
魯爾區的大公司們紛紛參加,對於進入一個不小於聯邦德國的市場,這群工業家們顯然比高盧公雞更加有興趣,法國仍然佔有西非北非,而聯邦德國卻除了美利堅歐洲以外,沒有開拓太大的海外市場,現在正是輸出產品,技術和裝置的好機會。
大眾集團此前希望以5億美金收購奧迪汽車公司,但沒有獲得雷頓汽車的同意,如今雷頓汽車代表也參與了訪問。
聖赫塞在訪問前就指示,如有必要,可以出售奧迪汽車,阿根廷目前並沒有能力全力擴大這家公司,那就作為談判籌碼。
聯邦德國正處於經濟高速增長期,呂布克的外交政策以穩定與西方盟友關係為核心,同時嘗試緩和與東歐國家的緊張局勢。
對於阿根廷,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海外合作物件,加上本國大集團,以及大量的阿根廷德裔代表,還有銀行家資本的推動,阿根廷與聯邦德國的談判極為順利,雷頓汽車成功以6.8億美金出售了奧迪汽車,換取更加先進的裝置和技術。
大眾集團不僅獲得了一個年產15萬輛的新工廠,還將在阿根廷擴大汽車工廠,進入阿根廷市場。
雷頓汽車則將得到大眾集團的技術支援,以及5%的股份,還有一筆足以建立新工廠的資金,科恩財團也已經從奧迪公司內取得了足夠價值的技術和人才,這是雙贏的合作。
阿根廷還將獲得一筆15億馬克的低息貸款,而且達成了採購價值30億馬克美金的各種工業裝置和技術,相比於法國的合作,聯邦德國更有誠意。
阿根廷還與聯邦德國簽署軍事合作協議,擴大了常規武器的合作,西德戰後經濟復甦迅速,阿根廷尋求技術合作如汽車製造和更多的資金支援獲得成功。
歐洲之行還在繼續,在聯邦德國的合作達成後,已經成功了一半,接下來的日子裡,阿根廷訪問團在各國走訪,達成了大量的合作,為阿根廷開拓新市場作出貢獻。
科恩內閣提高阿根廷國力給出的方針和計劃便是多挖洞、多建設、多儲備、多研發,與北邊三國建立牢不可破的聯盟。
同時已經逐步形成一個龐大的主體民族,說西班牙語的阿根廷族,這也是聖赫塞一直在做的。
以西班牙裔和義大利裔為底子,融合拉美混血族裔,德裔,愛爾蘭裔,俄羅斯裔,東歐裔,甚至美利堅的底層族裔,加上亞裔,可以形成一個龐大的混血新族群。
根據1965年的阿根廷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阿根廷境內阿根廷族有5800多萬人,有大量的人群融入阿根廷族,習慣於以西班牙語作為本民族的共同語言。
阿根廷人的思想也因此獲得極大的解放和革新。
煤鋼共同體成立後,五國的交流越來越密切,但溝通也有一定困難。
科恩內閣的教育部三年前就制定了阿根廷標準西班牙語,開始對阿根廷境內的語言進行全面統一,專門的機構負責制定西班牙語語法和發音的標準,制定一個更加普適性的班牙語詞典。
聖赫塞當年調侃說道:
“阿根廷不能沒有統一的新西班牙語,就像西方不能沒有耶路撒冷。”
新西班牙語吸收大量外來新詞彙,形成阿式西語,就如同美式英語一樣。
新西班牙語以布宜諾斯艾利斯方言為基礎,把全阿根廷方言詞彙,語法,進行融合彙編,形成統一標準的新西班牙語,在全國推行。
統一的民族國家成型後,阿根廷語言的發展一直很迅速,但對接巴拉圭和烏拉圭,玻利維亞,輸出語言標準是更加細緻的工作,需要一種跨地區的書面語,四國的詞典彙編,將會形成一部啟蒙新詞典,形成了一種共同西班牙語。
新編的詞典是免費的,各國教育部可以自由印刷,不需要授權,甚至可以提供成品,阿根廷第一批就印刷了1500萬本,由內閣出資。
這些印刷精良,由語言專家耗時3年彙編的新詞典,不僅通俗易懂,而且非常容易入門。
定價1比索,非常容易就流通開了,迅速成為阿根廷義務教育的一部分。
低價和高價效比,更加經典通用,取代三國現在的詞典。
很快新學期開始後,這些詞典成為新生們人手一冊的新書,並迅速擴大到中學,而且在社會上流通開。
價格雖然比學校高一些,但仍然只需要5比索,而這本詞典的成本卻超過了20比索,哪怕是盜版,也需要10比索,民間印刷仍然屬於非法,但成本問題讓他們無利可圖,而且非常嚴格,所以並沒有出現盜版。
在阿根廷,知識的獲取變得更加廉價,不管是學費還是書本的價格都在快速降低,普及教育和知識是科恩內閣的重要工作。
《阿根廷西班牙語法》《阿根廷新語言》《西班牙語正字法大全》等更完善的版本也紛紛出現,推動新語言的流行。
於此之外,《聖經》等各種西方經典也紛紛使用新的西班牙語言譯本,使用更加簡單的詞彙,各出版社,教育部門也大量使用新語言,促進了語言融合。
科恩內閣限制新移民大量內部通婚,採取強迫同化政策,把他們統稱為阿根廷人。
這是巨大的難度,整合起來並不容易,好在都是新移民,哪怕是做一些表面工作。
對烏拉圭和巴拉圭的滲透也在持續進行,教會的作用不低,阿根廷的大主教們開始頻繁對三國進行訪問和交流,試圖在民間形成一股龐大的教會改革思潮。
新的巴拉那關稅同盟,零關稅政策正在談判,這是在阿根廷,玻利維亞,巴拉圭,烏拉圭進行的談判,目的是降低關稅,特別是零關稅,但阿根廷目前工業強大,所以需要進行稅收分潤,否則談判難以進行。
底層的教士們也可以進行跨國傳教,溝通,組成一個更大的教區。
阿根廷正迅速完成現代化,工業化和城市化大幅推進,工業尤其是重工業發展迅速,機械製造水平已經達到了世界二流水準。
國防軍事工業上,優先發展輕型戰鬥機,直升機,中近程小型導彈、驅逐艦等中端裝備,暗地裡發展核潛艇,洲際導彈,衛星等高階裝備,建立從原材料到總裝的完整軍工產業鏈,發展關鍵部件自主生產能力,降低對外依賴,建設專業化軍工園區,實現規模效應。
引入日本精益生產理念,提高軍工產品的效率和質量,實現軍工技術向民用領域轉化,反哺研發投入,民用工業為軍工提供配套支援。
阿根廷軍事工業鞏固拉美市場,與巴拉那聯盟,建立區域軍貿體系,提供靈活付款方式,如易貨貿易、資源置換,避開與美蘇兩個大國的直接競爭,專注中低端市場,突出價效比優勢,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
武器出口與外交戰略協同推進,透過軍事援助擴大阿根廷影響力。
而且阿根廷已經在美蘇爭霸博弈中保持真正的戰略自主,堅持國防工業獨立自主,拒絕依附美蘇。
更重要的發展集中在電子電器,汽車製造行業,國內的電力網正在完善,電力基本滿足工業化需要。
基本形成了以布蘭卡市、布宜諾斯艾利斯、科爾多瓦,羅薩里奧為核心輻射帶動全境的發展,絕大多數地區的經濟狀況大為改善,並且和巴西,奧格蘭地區明顯拉開差距。
布蘭卡市政廳在進行穩健發展的同時,也在進行工業治理,把汙染嚴重的工廠搬遷到郊區,發展內閣釋出的新產業。
在環境部門的整治下,一條條汙穢的城市溝渠,汙水橫流,臭氣熏天,到處都是蚊蟲和垃圾,重新變成了清澈的小河流。
河道清潔後,病菌,蚊蟲和老鼠的數量也變少了,城市也更適合普通居民居住。
布蘭卡市郊區發展出一批工業商業發達、城建繁華的工業衛星城鎮,很多農民甚至比市民生活更富裕。
很多城市郊區保留了相當規模的集體經濟,使不少阿根廷農民有兩份收入,一份是工廠務工收入,另一份是集體分紅或自有出租屋租金的收入,生活上有了基本保障。
布蘭卡市把一個農業城市帶入了現代工業文明時代,開啟了透過賺取外匯推動國家崛起的大門。
公園數量也在變多,道路兩邊修建更多的綠化帶,還有隔絕噪音的作用,光是布蘭卡市現在就有10多萬輛汽車。
未來還會更多。
阿根廷移民在短期的調整後,繼續擴大開放移民,以此擴大人口規模,今年的移民規模已經和美利堅差不多。
隨著大量的華人重回星華聯邦,阿根廷移民前往巴拉那聯盟其他國家尋找機會,內閣重新加大了對歐美和拉美移民的輸入。
足足30多個沿海沿河城市的大建設需要更多的工人,以及更多的人口。
這也是一個思想和文化大交換的過程,對於內閣統治有隱患的存在,一個都不能留下,通通清除掉,這是一個國家自我變革的新過程。
阿根廷需要更多的女性移民,讓新生兒人口穩固在250萬到300萬規模,一年可以出生烏拉圭那麼多的人口。
總結起來,一個家族的崛起,一是大力支援教育,而是多子多福,幾代之後必定會有人才出現。
國家也是如此,如果要發展,除了國土面積和各種資源,剩下的就是人了,人越多越好,國家競爭力越強。
如果要打擊家族和富豪勢力,防止權力持續繁殖,那麼就需要大力推行生育限制,例如二胎生育這種。
為了應對未來的嬰兒潮,阿根廷教育部開始大規模新成立小學,然後是高中,大學,提前儲備教育資源。
如布蘭卡市的小學序號已經超過了60,很多區小學序號也超過了10,如布蘭卡第六十八小學,阿爾塔第十二小學,為了給越來越多的學校命名,一些當地知名人物命名,如奧托紀念小學這樣的命名。
而布蘭卡市未來的高中數量就需要超過400所,這還是建立在每個學校擁有20個高中班級,每個班50人的理想情況,事實上有的高中規模很小,有的職業高中,職業學校,中專的規模在10-20個班已經屬於大學校了。
巴拉圭和烏拉圭的經濟在聯盟建立後就重新恢復生機,大量的資金被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
科恩內閣的半年工作會議上,聖赫塞宣佈投資15億美金用於沿海工業城市發展,未來5年新建設成26個人口超過50萬的工業港口城市,新建設計劃不包括現有的工業城。
這些城市將擁有1300萬人口,相當於4個拉普拉塔市,而這些城市的人口中將會有五分之一來自於新移民,也就是260萬人口,每年超過52萬,相當於今年的新移民數量的三分之二。
未來5年,阿根廷農村每年會有50-100萬年輕人重新進入城市工作。
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按照人口發展規劃,那時候阿根廷總人口將超過8000萬,相當於解體前的巴西人口,成為全球第六人口大國,僅次於新華夏,印度,美利堅,蘇聯和日本。
在印度尼西亞和巴西解體後,就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在人口上短期內超過阿根廷了。
阿根廷也可以成為自由貿易市場中的第三大獨立國家市場,僅次於美利堅和日本,這一點至關重要。
那時候不管是法國還是聯邦德國,或者英國都是比不上阿根廷市場,加上巴拉那聯盟的話,消費市場規模還有可能超過日本。
這樣龐大的市場將承載阿根廷工業化崛起的巨大需求。
未來打造出一套內迴圈造血的市場工業系統,阿根廷可以在第三次,第四次工業革命保證穩定發展。
……
就像星華聯邦的成立,雖然南洋華族人數不多,但柬埔寨的高棉族,越南的京族,緬甸的緬族,泰國的泰族,菲律賓族都有不少人選擇前往,因為這裡算得上南洋最和平的國家,這些移民南洋土著已經佔據星華聯邦的新華族的四分之一左右。
星華聯邦選擇透過大規模對國外開放來增加實力,阿根廷也是如此。
這是極大的冒險,但收益巨大,能夠在短時間內擴充實力。
蘇門答臘島還與加里曼丹島建立軍事同盟關係。
……
科爾多瓦市19世紀因鐵路建設和普里梅羅河大型水電站的建立,才推動城市工業化程序,
科恩內閣重視農業,發展農業。
今年10月,科恩內閣正式成立庫約農業發展委員會,統籌四省的水利設施,發電站建設。
實現門多薩、聖胡安等四省水利電力設施標準化建設,計劃將灌溉面積擴大至潘帕斯草原外圍區。
同時設立科羅拉多河—內格羅河流域管理委員會,統一調派中上游水資源,蓄水,發電,統籌水資源,由內閣部門負責,各省不能直接干涉水資源調配工作。
像這種的流域管理機構,在阿根廷北方越來越多,如建設中的伊泰普水電站,一期建設投資20億美金,分5年分撥到位,已經開始進行論證施工。
1965年,阿根廷在電力建設投資預算超過20億美金,帶動民間投資30億美金,內閣預算幾乎相當於財政支出預算四分之一。
全阿根廷的水電站,火電站建設審批劃歸電力部,電網公司進行整合。併網,核電站仍然屬於獨立運營階段。
身為阿根廷的主政者,聖赫塞著實希望阿根廷能日益強大起來,不再屈辱下去。
要成為強國,需要大量的資源,財政上只進行節流肯定不行,開源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阿根廷本土工業在極限的邊緣進行了瘋狂的擴張,全面進入國家主導工業化時代。
1965年阿根廷經濟繼續快速發展,一大批工業設施建設完成。
科恩內閣調集資源優先發展了對工業化起到關鍵支撐作用的重工業和基礎工業,透過投資電力、鋼鐵、採礦、機械、石化、化肥等部門,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
科恩內閣和下屬各省建立國有控股公司控制戰略行業,建起了規模龐大的國有經濟,配合政治制度改革建立起一套強有力的社會和政治體系。
加大了對布市,拉潘帕省,布省,科爾多瓦省,聖菲省,雷里奧斯省等核心區的投資,初步建立了工業基礎,提高了關鍵工業品的自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