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帝國崛起

第380章 火箭發射和南洋合作

一些平民球場和山地球場被保留,巴塔哥尼亞,查科地區,庫約高原的保留了一些,數量只剩下30多個。

科恩內閣更願意發展足球等平民運動,而不是把珍貴的土地用於高爾夫球場。

效率更高,更加努力工作,不參與罷工的新移民成為很多工廠的優質員工。

阿根廷將罷工列入非法後,工會組織也徹底衰退。

工會變成了無用的組織,不再具備任何能量,影響力也衰退。

連帶正義黨的勢力也大衰退,有無法維持的趨勢。

享樂主義也變得更加不流行。

阿根廷渲染國家壓力,推動國家進步,內閣把智利,新巴西列為主要敵人,防止民間過於安逸。

至於真正的敵人美利堅,就需要未來的努力了。

阿根廷整體煉油能力達到6500萬噸,全國共12座大型煉油廠,集中在拉潘帕省,布宜諾斯艾利斯、內格羅省和聖菲省。

國家石油公司控制了2000萬噸煉油能力,煉油能力主要集中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拉普拉塔工業帶。

國家石油主導投資建設了拉普拉塔煉油廠和坎帕納煉油廠。

拉普拉塔煉油廠屬於綜合煉化基地,產能約1000萬噸/年,生產汽柴油、聚丙烯及航空燃料。

坎帕納煉油廠產能約600萬噸/年,毗鄰巴拉那河,重點出口至巴西、烏拉圭、奧格蘭。

內烏肯市的盧漢德庫約煉油廠,專攻輕質頁岩油分餾與乙烷裂解。

內烏肯-巴塔哥尼亞能源走廊主要是布蘭卡煉油廠,布蘭卡市南部港口石化基地年煉油總能力突破2000萬噸,南部地區石油中心建成。

南方石油控制煉油能力2800萬噸/年,子公司聖克魯斯石油公司單獨計算的話,是阿根廷第四大石油公司,年煉油能力也達到了500萬噸,南方石油還計劃在內烏肯油區新建頁岩油專用煉廠。

阿根廷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主導阿根廷西部和北部地區煉油勘探,成立了羅薩里奧的聖洛倫索煉油廠,並在玻利維亞和巴拉圭進行了勘探,目前掌握煉油能力700萬噸,排名阿根廷第三。

內烏肯石油公司是阿根廷本土第四大石油公司,目前是內格羅河省第一大國營公司,掌握煉油能力300萬噸,其他勘探開採石油輸送到布蘭卡市。

阿根廷國家能源集團主導阿根廷北方煉油能力,主導玻利維亞石油天然氣開發,煉油能力200萬噸。

阿根廷國外煉油公司年產能約500萬噸。

1965年8月,阿根廷石油部頒佈《地方煉油振興法案》,授權內格羅、拉潘帕省、聖菲省成立地方能源公司,首批建設3座100萬噸/年煉廠,扶持地方煉油公司,鼓勵阿根廷地方國營資本投資煉油工業,允許省級國企主導煉油投資。

可加速煉油產能擴張,刺激兩大石油巨頭推動技術升級,打破壟斷局面,計劃在10年後逐步開放阿根廷石油市場。

內格羅省煉廠就近加工巴塔哥尼亞重質原油,緩解布蘭卡石化基地壓力,拉潘帕省煉廠計劃採用模組化煉油技術,降低成本,聖菲省煉廠引入生物柴油摻煉工藝和酒精汽油工藝。

……

星華聯邦出現的情況引起很多國家的關注,很多人形容這是災難,最激進伊蘭勢力的甚至打算開始發動聖戰。

但亞奇蘇丹高層的車禍身亡引起了星華內閣的一些重視,這並非他們出手,而黑手指向了馬來亞人。

馬來亞人試圖挑起亞奇和星華聯邦的戰爭,但陳永勝總統表示問題不大,他很快讓情報局把案件調查清楚,並公佈廣播。

但星華聯邦共和軍戰鬥力強大,本土的反叛勢力有一個打一個,不過星華內閣最終還是允許伊蘭勢力,基督勢力的共同存在,也列入自由信仰序列,四大教會在星華港握手言和。

星華聯邦提供良好的秩序,維護生產,把物資集中起來,做了許多有利於星華聯邦的大事,得到了大多數族群的擁護。

四大教會,加上新扶正的儒教,總共五大正規教派,在金港市的金城區設立總部,鄭和大學成為五大教派最重要的角逐地。

五大教在星華聯邦的支援下,在金港河灣區建立了文廟至聖先師廟,玄天宮南洋混元總樞,三寶塔般若海大乘佛寺,海峽聖殿新聯合大教堂,藍色穹頂和平真清大寺。

這些建築以金港市河灣區政廳為圓心呈放射狀分佈,各自的距離不超過10公里,形成五芒星陣型,成為重要的文化樞紐,場地氣勢,暗含風水大陣,成為星華聯邦教會中心。

新建築都是用現代修築技術配合古典外觀,配合修的快,不到一年時間就開業,金港人口很多,光是駐軍就有2萬多人,總人口已經有七八十萬。

亞奇聯邦時代,聯邦總兵力22萬裁軍到16萬,進行了大規模整頓精兵化,軍隊戰鬥力迅速現代化,大力加強武裝部隊的建設,提高軍政人員和工人的工資待遇,改善人民生活。

正規戰和游擊戰實力都晉升到南洋一流,武器裝備大規模現代化,軍官進行全新的培訓,擁有體系化作戰能力。

後來又重新徵兵,才增加到18萬,大量的反叛,間諜,反對分子首領被清除和驅逐國外。

裁軍後的二線軍隊轉業為警察部隊,警察總兵力從6萬迅速增長到22萬,可以有效維護地方治安,保證地區安定。

五大教會進行了本土化適應,很快就香火旺盛,各地信徒都跑來膜拜和供奉。

但交通不是十分發達,現在仍然只有幾條公路和泥土路。

而且金港周邊都是森林和沼澤,並沒有完全開發,這一片地區動植物豐富,土地平坦,水源豐富,改造後最適合人類生存。

金港屬於穆西河的中上游,海拔達到了600多米,屬於小高原地貌,氣候算是比較溫和的了,易守難攻,是一個。

三個市區都是面積寬闊,到處都是建築工地,城市居民很多都是逃難的華裔,光是駐軍就有3.5萬,警察廳人數也有3萬,文官各事業單位和各大公司人員5萬多,加上隨軍隨官家屬這些人就有40多萬,完全可以支撐起首都的框架。

這片蠻荒大地,穆西河的河邊左岸自然就是新建立的都城金港,中游平原面積巨大,開荒出來一片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心城區已經建設得極其繁華,規劃上也很有條理。

大片森林被開墾了出來,砍下的木材送到了下游的造紙廠,或者本地的傢俱廠木材廠進行加工,提供給金港居民建築木屋,形成臨時聚集點。

在郊區,聯邦軍隊計程車兵駐紮在其中,來來往往搬運物資,一條寬闊大路沿著穿越,可以一直到達東海岸。

要致富先修路,河運和公路運輸成為主要的物資運輸方式。

金港城的建築大多不是很高,最多五六層,但建設速度很快,也是為了防止下雨影響。

金港市最大的能源就是在離城區15公里的一座大型火電廠,用煤炭發電,還能生產水泥,滿足城區需要。

還有自來水廠,也都是優先修建的。

本來產量只有幾萬噸的巨港鋼鐵廠也進行了升級,目前可以滿足金港建設需要。

阿根廷曾秘密支援了大量的戰略物資用於對抗爪哇,現在也獲得了數倍的回報。

陳永勝之所以能夠迅速把金港市成立起來,還是因為這裡本身有幾個小城鎮,加上透過河流和沿河公路運輸各種建築材料,下游的巨港市給了很大的支援。

穆西河全長約750公里,發源於巴里桑山脈,自西向東流經巨港市後折向北注入南海。

金港在全聯邦徵召工人,給出高工資,才能這麼快造城成功。

而蘇門答臘沒有什麼像樣的工業,建造都城也剛好可以吸納巨港,棉蘭等大城市因為戰爭的失業人口,以賑代工。

金港市政廳與星華聯邦國會,聯邦大法院,聯邦政務院,國防部,總統府,星華人民聯盟等部門機構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建築群。

進行新教會改革後,這些教會徹底獨立,不再受他國控制。

鄭和大學和星華大學成為星華聯邦最重要的五所大學,也是文明星火的主要傳播地,還有三所分別是亞奇大學,巨港大學和棉蘭大學。

在國家鐵路部的推動下,金港到詹州(佔碑)和巨港、羅津(北乾巴魯)的直達鐵路,未來還要修建到棉蘭,把整個國家連線起來。

阿根廷國家鐵路公司聯合團隊獲得了這個修建專案,並提供技術轉讓,專案總投資達到15億美金,包括機車採購和技術轉讓費。

金津鐵路總長度達到1060公里,未來連線棉蘭將達到1600公里,雙複線建設,是重要的交通大動脈,也是阿根廷出海後的最大訂單之一。

未來的金津鐵路可以連線三大都市圈,使內陸金港獲得出海口聯動能力。

機車採購最新的燃氣機車,還要幫忙修建一個金港鋼鐵公司,金港水泥公司,金港機械公司,金港電力公司。

金港鋼鐵廠是拉普拉塔鋼鐵廠援建,規劃年產能將達到300萬噸,基本滿足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在當地開採煤炭和鐵礦石生產。

來自阿根廷的工程機械和卡車發揮作用,建築公司用挖機開挖道路,用卡車運載泥土。

建築業、鐵路運輸等都是依賴本土鋼材的重要下游產業,星華防務集團,星華聯邦軍工集團等公司的成立,成為鋼鐵廠的重要客戶。

鋼鐵公司最受當地歡迎的還屬旗下的汽水廠,金港汽水廠由拉普拉塔鋼鐵金港分公司運營,是星華聯邦第一家合營汽水公司,生產的鹽汽水和當地特色黑色驅風油味的汽水,因為加入了當地的藥草,甚至成為一些土司村鎮治病的“神藥”,能夠治療感冒和其他疾病。

蘇門答臘地區氣候常年溼熱,這似乎也是熱帶無強國的原因,每天天氣熱也不好生產。

金津鐵路需要穿越山脈和河流,修建難度較大,成立金津鐵路公司的9成員工當地招聘,是阿根廷首次輸出工業化技術和裝置。

南洋貿易聯合公司是星華聯邦的錢袋子,負擔了聯邦有十分之一的財政支出,其他類似的還有星華聯邦橡膠,星華聯邦菸草,星華金礦,星華礦業,星華咖啡,星華油料,都是透過出售各種原料為工業化籌集資金。

在巨港和棉蘭,越來越多的華人資本家族擴大了生產,規模做的比新加坡還要大,與吉隆坡,金港並稱南洋五大華人最多的城市。

星華聯邦的公路和其他基礎設施都在大規模修建。

星華聯邦大量從阿根廷採購鋼材,機械加工裝置等物資,海運價格並不昂貴,阿根廷出口的產品價格比日本還要低,質量也可靠,所以在星華聯邦很受歡迎,不少華裔做起了二道販子,甚至定製內河船隻。

集權內閣的好處就是可以發揮最大的力量把事情辦成。

聖赫塞曾評價陳永勝此人,表面看起來就忠厚老實,其實十分的狡猾,而且他不謀私利,幾乎沒有弱點,謀略軍事能力都極為出色,還擅長借勢。

而且他算是非常會畫餅的人,不停的給各族人民描繪出美好的前景和未來,而且他堅定的往這個目標走去。

一個人的偉大從來不是看他說了什麼,而是看他做了什麼。

陳永勝極少做公開演講,他的權威來自戰爭的勝利和改革,是一個堅定的改革主義者。

他表面上溫和,可也不缺乏手段,出生於蘇門答臘華僑商賈家庭,終身保持清教徒式生活,《香蕉樹下的宣言》至今影響星華聯邦。

黑水軍擊敗反對派後並沒有陷入驕傲自滿,反而將軍事勝利轉化為政治民族和解,持續推出溫和政策用於化解國內矛盾,同時注重民生問題,解決貧困、腐敗和失業,讓民眾支援度持續增加,星華聯邦最大問題馬來族也選擇徹底融入。

其他的硬骨頭也就好啃了。

陳永勝在類似私塾的學校上過學,從小就很聰明,膽識過人,入學後勤奮好學,表現出強大的天賦。

印度尼西亞大學畢業後遊歷南洋,結識了一幫朋友,在整個東南亞四處遊歷。

他與日本軍隊周旋過,參與過地下抵抗運動,深入學習游擊戰術與情報網路建設,也在新臺北經歷過動亂,還在新華夏經歷過戰爭,在紅安聖地努力學習,也在南洋的叢林裡與土著深入溝通交流。

他領導的叢林游擊隊是最有實力游擊隊,再到後來多次勝利成立黑水軍,最後和亞奇結盟,成為蘇門答臘軍方最大勢力。

很多對手也覺得陳永勝手段圓滑,詭計多端,很快可以把各種麻煩化解,他還十分擅長聯絡四方,和許多勢力都保持了良好關係。

除了新印尼,其他南洋國家都認可了星華聯邦的存在,而且希望能夠把那些獨立軍閥勢力和反對派給送到星華聯邦,幫忙解決問題。

陳永勝透過徹底廢除殖民遺留的族群等級制,推行全民兵役制與土地改革,華人武裝獲得了底層馬來農民支援,後來其他族裔也紛紛加入了亞奇聯盟,但亞奇人數並非全部,佔比只有1成不到。

土地改革徹底瓦解殖民種植園經濟,釋放農民生產力,提供規模化工業勞動力池,降低人力成本,星華內閣利用農村勞動力發展輕工製造,發展經濟。

殖民時代已經徹底從星華聯邦清除,迎來了大發展時代。

他選擇撕毀盟約則是必然的結果,其他族群的實權人物推動下,一起建立新聯邦後,各族徹底平等,完成世俗聯邦轉型。

民族平等可以整合多族裔勞動力,消除生產協作壁壘,保證國家穩定。

透過加入華族分支有一定優待,卻並不會阻止其他族裔獲取平等發展機會,改善民生可以支撐工業持續投入。

他將新印尼塑造為共同敵人,使多本土族裔忽略內部分歧,選擇融入,全民服兵役制度,保證大家的參軍熱情,同時透過軍隊改造國民思想。

只有最優秀計程車兵能夠加入正規軍,其他的次一級的優秀士兵有機會選拔進入警察部隊,而大部分還是民兵,服兵役時間並不長,最多不超過一年,和掃盲運動相結合,更多的是一次學習和改造。

自由亞奇運動原主張建立伊蘭法國家,具有極端主義傾向,當初為了對抗印尼,亞奇王室選擇淡化宗教目標,接受與世俗化的華族武裝合作,換取華族在資金、武器走私渠道上的支援。

亞奇本身也具備務實主義傳統,如今華族勢力龐大,如果能夠和平發展,世俗化也並非什麼難以接受的事情。

現在南洋世道混亂,各種勢力魚龍混雜,比原先的歷史還要複雜十倍以上,而且各種軍閥反對勢力不斷,像緬甸已經出現了27個地方軍閥,各省都有大小軍閥,互相攻擊戰爭。

甚至泰國的兵力也無法鎮壓號稱建立國家的西部軍閥,還從新華夏求助才能勉強應對。

泰國和緬甸軍閥中,也有一些有識之士不願意小打小鬧,但作為失敗者,他們已經不可能迴歸新華夏,他們就秘密偷渡到南洋最大華裔勢力陳永勝旗下,幫助當時的黑水軍正規化,打正規戰爭,而且陳永勝團隊招募了來自新臺北的一些優秀軍官。

這些人雖然說是新華夏戰場的失敗者,但對付小小印尼雜牌軍隊卻都是碾壓級別的,如今在星華聯邦內閣也能擔任中高層。

新臺北如今和韓國一樣,並沒有徹底崛起,失業率很高,朝鮮戰爭後雖然有美利堅援助,但經濟還是沒有很大起色,放開移民後,遷出到星華聯邦的數量不少,幫助星華聯邦的華族比例上升。

隨著星華聯邦的成立,以及華族主導,成為海外最大華族國家,大量的華族移民人才都加入了星華聯邦,蘇門答臘和北加里曼丹東馬來亞的華族資本看見這樣情況,都擁護星華聯邦內閣。

南洋華族數量要遠遠超過歷史上的時期,總數已經超過2100萬,哪怕遷移了不少也還有1600多萬,這才是星華聯邦成功建國的基礎,畢竟真的有實力裂土分疆。

透過省界重劃肢解原亞奇版圖,每個省佈局特色產業,形成互相依存鏈條,國防大學輸出忠誠軍官群體,各綜合大學輸出發展和平等。

亞奇悲劇發生後,很快在星華內閣的監督下選出亞奇新的一把手和亞奇王,一個只有12歲的新王,其他選拔出來的高層也大多沒有太多能力,但擅長內鬥和斂財。

星華聯邦開始與馬來亞談判簽訂《海峽共防協議》,馬來亞本土華族勢力過於龐大,也希望能夠從星華地區回流馬來人,取得壓制優勢。

馬來亞地區和星華聯邦的人口互換,東馬共和國選擇獨立後,也趁機驅逐華裔人口。

一場海底大地震引發了海嘯,直接把亞奇人的城市都給淹沒了,光是亞奇人就死了上萬人,不少亞奇人的核心力量也被無情的災難帶走。

星華內閣迅速派出軍隊介入救災,重新贏得了穩定。

為了保證亞奇地區其他族群的利益,星華內閣在亞奇省西邊設立兩個新城市,分別是鎮海市和定海市,後來又覺得不夠,再拆分出靖海市和平潮市,亞奇省從此拆分三個省。

亞奇省西邊的新省定名為西海省,省府鎮海市,並在這裡設定一個大型寺廟,鎮海寺,請入地藏菩薩,救渡海難亡魂,還供奉不動明王,孔雀明王,寶生如來佛,大日如來佛,釋迦摩尼佛諸佛菩薩金剛。

在靖海市設定三清宮,供奉三清聖人以及其他道家高人,主要供奉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配祀媽祖、葛洪等人物。

亞奇省東邊設定寧海省,省府定海市,設定大型寺廟潮音寺和覺海寺,將南海觀世音菩薩和慈航菩薩請入,以及不動如來佛,藥師佛,彌勒菩薩,文殊菩薩以及諸佛菩薩金剛珈藍。

星海市成立星海聖母大教堂,供奉海神,吸收信仰,本土的海福娘娘也列入供奉。

玄淵市成立媽祖廟海福宮,同時供奉伏波將軍,關聖帝君,寶生大帝。

新印尼總面積88萬平方公里,星華聯邦面積56.6萬平方公里,加里曼丹74萬平方公里,三國中新印尼人口最多,但軍事並非最強,加里曼丹也出現了馬來人和華裔大規模衝突。

加里曼丹的情況要比星華聯邦糟糕的多,合併東馬後,石油、天然氣、棕櫚油、木材等戰略資源儲量大幅提升,但也存在很多問題。

為了穩固權力,也和馬來亞一樣,選擇和星華聯邦進行人口互換,星華內閣趁機驅逐死硬分子和叛亂分子,把監獄裡的罪犯以及各種犯罪者特赦,送往加里曼丹。

相比於星華聯邦的目標明確,加里曼丹變得更加搖擺,衝突甚至可能變成內戰,東馬利益受損後希望重新獨立。

星華聯邦對加里曼丹埋下了幾顆釘子,他對於加里曼丹有很大野心,而且存在法理上的合理性,現在讓雅加達無力干預,然後讓加里曼丹崩潰,

新印尼內部分離勢力蘇拉威西,巴布亞和東帝汶威脅穩定,讓雅加達無力對星華聯邦發動聖戰,大量的被壓迫華裔湧入星華聯邦,雅加達默許華裔逃亡星華聯邦,以轉移國內矛盾。

爪哇國因失去蘇門答臘和加里曼丹的資源,不得不轉向發展輕工業,印尼共影響力越來越萎縮,蘇聯人加大了對這裡的投入。

200萬爪哇和其他伊蘭極端派移民基本都回到了新印尼,馬來亞有大量馬來亞人進行了華族人口互換,剩下的都是漢化派,或者已經與華裔通婚。

巴塔克人,楠榜人,米南加保人,勒姜人,塞拉威人這些原始民族,被列為華族分支,最麻煩的亞奇人也被迫分散開。

透過土地分配瓦解傳統部落體系,強制米南加保等原始民族學習華語。

星華聯邦統計學上的的華族人口突破2500萬,大量的本土民族被列為華族,進行漢化改革和現代化改革。

很多土生華人與其他族群通婚,純血統家庭已經開始減少,星華聯邦急需華族補充力量,包括從新臺北吸引一些流放移民。

包含峇峇孃惹這些土生華人,規劃為核心華人,重新改說華語,這些人數量很多。

星華的核心華族規模在1400萬左右,實際要低的多,會講幾句客家話,閩南話,粵語,潮州話,普通話的本土和南洋土著人口被通通劃為核心華族,比起外圍華族,核心華族有政策上的優待,在經商,文官考試上都能更順利。

而且劃入非常簡單,誘之以利後大量的土著人就算是核心華族了,不少土著還處於母系父系時代,封建時代都沒有,文明開化慢。

星華聯邦成立不久就頒佈《6年義務教育法案》,小學普及義務教育,將語文,數學和英文列為三大主科,與主流世界靠近,進行全面掃盲運動,派出特使向新華夏求助。

新華夏在掃盲運動具備豐富的經驗,而且還有不少秘密援助,特別是人才的援助。

內閣批准了一批青年前往星華參與援助,透過香江,北灣等地區出國,規模已經達到5-10萬人規模,很多優秀青年大多受到星華內閣的重用。

這些人成為陳永勝總統的重要骨幹成員,他們加入軍隊,文官,商業和教師系統,甚至有不少成為教會的年輕負責人。

不少人選擇在這裡娶妻生子,星華聯邦趁機發起人民聯盟的改革,但名義上是資本主義改革,大大增加了人民聯盟的執政能力,統治力已經下達到鎮一級水平。

星華聯邦將以1萬人為鎮,全國設立3600所小學,10萬人就成立縣,可以設立一箇中學,再上就是幾個縣合稱為市,幾個市合稱為省,省裡有資格可以設立大學。

這些鎮大多是框架,只要人口增長2-3倍就能進化為完全體,全星華聯邦設定了3600個鎮,選拔了3600個文官團體,穩固了統治。

星華內閣建立了一些新城鎮,命名比較特別,這些新城鎮大多是在其他族裔的聚集區,擔負著民族融合和邊疆開發的重任,基本上都外派有建設一支千人警察部隊的權力,市長和鎮長的任命全部由內閣負責,發展經濟的權力也高於普通城市。

如星河市,星海市,星漢市,星元市,天海市,天珠市,星港市,文鼎市,文淵市,文海市,玄淵市,鎮海市,天元市,鎮嶽市,定海市,慶州市,安遠市,金穗市,興安市,福安市,長寧市,永豐市,長興市,安平市,北辰市,雲澤市,玉衡市,歸遠市,光德市等等。

這些城市都是星華內閣統治的重點,均衡分佈於15個省。

小學的設立比較簡陋,在鄰國和全星華聯邦招募12萬名新教師,完成龐大的文化同化掃盲運動。

星華聯邦在大規模的開始建設,第一建設目標就是各種公路,鋪設水泥路,各大省城,縣鎮,都已經建立小學,免費教學,還為學生提供食宿,優秀學生每年還有獎學金。

星華內閣還頒佈《歸化法案》給予華族雙重國籍和免稅置產特權,吸引更多純血華族加入,但其他像什麼朝鮮族,東洋族就很嚴格了,有錢人除外。

對於資本,星華聯邦並不拒絕,不管是英國人還是法國人,都可以在這裡享受很好的服務,棉蘭,巨港,金港,詹州都建立離岸金融特區。

新加坡的華裔也遷移了不少到金港地區,充實了星華聯邦的華裔人口,陳總統和李總理進行了深度的交流,希望能夠吸引到新加坡的華裔人口,讓星華聯邦的華裔主體地位更加鞏固。

新加坡作為南洋最多華族的城市國家,擁有超過220萬華裔,而且缺少足夠的軍事防護,馬來亞放棄新加坡就是因為加上新加坡,馬來亞將成為下一個星華聯邦。

阿根廷的三百萬華裔是全球最大的華裔族群之一,而且其中七八成來自於南洋,小部分來自於新華夏,新臺北,美利堅,秘魯,西歐等國家和地區。

陳永勝派出特使前往阿根廷,組織商會,吸引資金回流,甚至親自寫信,希望這些從南洋出去的家族回星華聯邦下注。

1950到1965這15年時間,南洋地區流失華裔在400萬規模,流失到阿根廷的就有150多萬,主要是馬來亞,越南,新加坡,前印度尼西亞,柬埔寨,寮國,菲律賓,緬甸,泰國這些國家。

這些華裔為阿根廷經濟崛起作出巨大貢獻,也是星華聯邦的重要支持者,不僅出槍出人,還大量出錢,投資陳永勝大總統。

很多阿根廷大華商也選擇投資星華聯邦,這些人對於這種能賺錢又能獲得名聲的事情非常熱衷。

不少有錢人也紛紛在星華聯邦搞了雙重國籍,科恩內閣並不禁止雙國籍,這是海外重要華裔族群,秘魯,巴拉圭烏拉圭也有華裔,但不如阿根廷多。

香江地區吸收了有160萬規模南洋外遷華裔,亞奇建國期間回流70多萬,星華聯邦期間又回流20多萬。

新臺北經濟起飛和留學生政策開放後,赴美加、歐洲、日本、阿根廷等地的留學生和技術移民增多,阿根廷吸收了其中十分之一的新移民,規模大概在數百人到一兩千人,這些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不少來阿根廷的華裔都是避難的,如今定居下來,迴歸走掉一些也正常,阿根廷向來不禁止移民離開,而是透過各種政策和經濟利益留住人口,吸引人才。

雙國籍對阿根廷最大的好處是可以短時間內吸引更多的新移民,而且給新移民一個隱藏的退路。

星華聯邦引入阿根廷的生育刺激政策進行了本土化,包括國家育兒中心,集體託兒所,集體幼兒園等,緩解了育兒壓力,刺激了生育率增加。

所有華族家庭都拼命生小孩,人口增加得極其快速。

不少華族男性暗地裡娶了幾個老婆,星華聯邦並不禁止一夫多妻,儘管有違祖制,卻也是不得不去做,而且是號稱繼承了伊蘭法案,大量迎娶外族分支。

歷史上的西巴布亞與印尼幾乎毫無聯絡,1961年西巴布亞短暫從荷蘭獲得獨立,但印尼很快就派出入侵,形成了龐大的印度尼西亞,大印度尼西亞思潮曾意圖領導並整合馬來西亞、汶萊等南島地區,很快陷入失敗。

後來黑水軍和亞奇軍獲得大量走私軍火,蘇門答臘,加里曼丹,蘇拉威西先後獨立,印尼直接解體。

加里曼丹為了獲得徹底獨立,選擇與東馬來亞聯合成立新聯邦,實力有所增長,擴大了新聯邦的影響力。

讓馬來亞勢力受損,削弱傳統馬來亞勢力。

加里曼丹國透過聯邦制解決自身人口劣勢,同時削弱傳統馬來亞政權對婆羅洲的控制,整合達雅克族、華族武裝及地方馬來人勢力形成聯合部隊。

巴布亞軍隊規模小,並沒有抓住機會,反而被新印尼視為最後的榮耀,加速了入侵,並將巴布亞視為新印尼最後一塊自留地,印尼政權視為最後領土加緊控制。

新印尼問題不斷,巴布亞人在志願營的基礎上成立了自由巴布亞聯盟,主張透過暴力手段在西巴布亞建立獨立國家。

自由巴布亞不斷襲擊印尼軍方在巴布亞的軍營駐地,印尼則展開強大報復,1963-1965年,約有3萬名巴布亞人在印尼軍事行動中被殺。

印尼吞併巴布亞時間很短,但巴布亞實力不強,人口少,而且西部的軍事問題也很大。

比起蘇拉威西,巴布亞是有可能下一個獨立的新國家,而另一個則是被滲透的東帝汶。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