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果然如敖麗華猜想,回到皇宮中,見到女兒魯元果然生了一個女兒,就故作關心女兒,然後裝模作樣的問起呂雉,“朕此次微服出巡,倒是疏忽了我們的女兒和外孫女,以至於外孫女何時出生,我都不知道,還沒有陪在身邊。”
呂雉被劉邦這看似關心之語,被問的猝不及防,瞬間引起了呂雉對劉邦的疑心,畢竟呂雉內心如明鏡,劉邦最不待見就是它們母子三人,而像今天這般則是少之又少,所以以她的瞭解,這中間定有什麼事情來催使劉邦來關心自己和女兒,於是呂雉便不問聲色,決定靜默觀察,“陛下,咱們的女兒是子時生下這嫣兒的。”
劉邦對於呂雉的回答,心中頓時一咯噔,但畢竟當了這麼久的皇帝,情緒管理還是很到位的,因為臉上卻不顯露半分,反而露出和煦慈愛的笑容,“怪不得,嫣兒現在不哭鬧,原來是子時出生的,看來已經在子時鬧騰完了,如今倒是安穩了。”
呂雉卻因為好久沒有見劉邦這樣對自己笑過,繼而神情恍惚,也覺得自己是不是太過多疑,但是雖然這樣想,也沒有太過消除她的疑慮。
但是對於劉邦自帶的防備,卻消除了不少,而且還喜笑盈盈的,和劉邦像是嘮家常的繼續說,“正如陛下所說,嫣兒出生的時候是非常哭鬧的,我們所有人都開始哄愣是沒轍,還是盈兒抱著才不哭,這不到現在,雖然睡了醒,醒了睡也沒怎麼哭,看來嫣兒是非常喜歡舅舅的。”
這話卻像針線穿透劉邦的心,但是雖痛卻只能硬著縫合,要不然縫合不住,但是若沒有聽見這些話,沒有與那些話對照,在聽這些話的時候,應該是開心的,或者一笑置之,可是現在他不能裝作不知道,畢竟這關乎國之大運,所以此刻劉邦的心中卻是晦暗不明,內心直道,“難道真的是自己造下的殺孽太多了,此外孫女雖然能佑我大漢萬世昌隆,但是卻在史書中,肯定會留下有違倫理不堪的一筆,從而也會被後世所嘲笑。”
所以這也是劉邦最為忌諱的,若不是忌諱這些不好的罵名和臭名聲,他怎會讓史官記載,秦王贏政做的惡事醜事,比做的還要兇殘數十倍,還有項羽居功自傲,為了一個女子,而喪失自己的霸業,從而再把自己往好處去敘述,以求留下自己的光輝形象了,所以此時劉邦異常掙扎,在國運和這件事情上陷入了猶豫當中。
但是他也知道呂雉的心思最為縝密,若他自己在明處做的動作太過,他也怕呂雉察覺到什麼,這也是劉邦最為擔心的,所以他只能對呂雉表現為虛情假意,所以對呂雉繼續接道,“看來嫣兒最喜歡舅舅了,看來我這外公還沒見,就已經不受寵。”
就這樣劉邦和呂雉有一句沒一句的,閒聊一會,劉邦便推辭著說,自己已經出巡這麼久了,還有正事要處理,就起身回去了。
但是不久之後,劉邦在心裡做了另一個決定,既然劉盈乃是張嫣嫡親舅舅,血緣最濃,那他就稍微改動一些,改立一位太子。
這樣一來雖然也是舅舅,但血緣關係總不似先前那般血濃於水,這樣雖然違背倫理,也比那樣好些。
於是劉邦思來想去,在眾多兒子中開始挑選,但是觀察了這麼久,覺得還是如意無論是性格,都頗似自己。
而且更何況戚夫人不僅最懂她心,與呂雉相比還溫柔謙卑,所以也得自己歡喜。
就這樣劉邦改立太子的愈越來越盛,便找準時機,把女婿張敖定罪,從中收取他手中的權利和地位,把這些都強加於如意身上。
而且每次上朝之前,必帶著如意去,不反讓他在朝堂上好好學習自己的治理,和那些君臣之道,更明顯的昭示眾臣自己改立太子。
此舉一出直接惹怒呂后一黨。
而呂后也在此事中順利的從一個士兵那裡,明白了劉邦當日問自己的前因後果,而且明白之後心中更加惱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