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萬的上海知青跑到祖國各地,留下的孩子少了也有十幾萬。
李宥為可能是那十萬分之一。也可能是幸運的萬分之一。
很多鄉下的孩子,回到父母,外婆,爺爺身邊後,雖然擺脫了農村的辛苦,見識到了大城市的繁華。但他們家長在本地混的並不好,甚至住在筒子樓裡,擠入仰賢堂那種家庭裡。
被本地人稱為“小阿鄉”,“滴滴答窮鬼”
即便大了,也會受到一些歧視,比如本地國企優先招本地人,外來落戶的難進公務員,國企系統。
李宥為從來沒跟陳琳提過,只說是外來的。
兩個警察是本地人,接過李宥為手上的暫住證,有些驚訝,“你在上海認識什麼人嗎?”
暫住證上蓋的章,正是中年警察他爸。
“不認識啊。我來的時候就辦了,要不是你們提醒,我都不知道自己還辦了這張證。”
“既然你有證,那就沒問題了。不過上面寫的是高橋鎮的居住地址,你最好還是到這個地址去住。”
警察看到黃石亭這個名字,也不打算為難李宥為。
矮個警察認出黃石亭,走出來後,對黃金光說:“黃哥,是你爸給他蓋的章,你回去問問?”
“有這麼好問的,這小子估計是給我爸送了點禮。”
…….
因為警察的突然造訪,陳琳把剩下的上課時間取消了,錢倒是沒少了他的。
李宥為樂得如此。
今天的小說還沒寫完,上午收穫的六十塊錢給了他寫作的信心。
有正反饋,才有繼續的動力。原本打算兩個星期看成果的,沒想到投《上海故事》,三天就給他回信了。
這效率沒誰了。
翻了一下從報攤買來的一堆故事雜誌,“故事會”也是在上海的,怎麼還沒訊息?
按理說,都是通俗文學作品,貼近大眾生活,看起來也很精彩,不至於沒過稿吧。
再等兩天看看。
李宥為這時又發現了還有一種雜誌,特別吸睛。
這是一本青春型別的雜誌“萌芽”
青春文學對他來說近在眼前,又遠在天邊。五十年的人生體驗,青春的感覺是什麼?可能就是苦澀,憋屈。
他的青春是葉文慧,可惜前世沒緣分。後來到深城後,又在生存中掙扎,根本沒體驗過青春的滋味。很多這個年代的青年們,應該和他一樣吧。
好像後來有個姓郭的弟弟,青春文學寫的很好,賺了不少錢。
那已經是千禧年後了,跟他差了一個時代。
現在賺錢嘛,什麼題材的小說賺錢,李宥為就寫什麼。
一篇過稿的小說稿費幾十塊,比打工強多了。
李宥為認為,都是自己足夠努力,跟天分不沾邊。上輩子一個字都沒寫過。
這輩子急需用錢才被逼著寫小說,就是沒糧了才知道急。
還有就是會遷移運用,學習上的技巧,用到混社會,賺錢上,一點排異反應都沒有。
…….
陳琳在李宥為走後,越想越覺得不對勁。李宥為平時那麼低調,基本不到處跑,也不認識什麼人。怎麼就會被舉報了呢!
爺爺又恰好出去過,沒多久警察回來了;警察來了他也回來了。要說這中間沒聯絡的話,那這些年書就白讀了。
“姥姥!爺爺欺負我。”陳琳不好意思直接對爺爺發火,於是找上姥姥,向她訴苦。
只要陳琳說什麼,姥姥就會信她說的,百分百信任她。
“老陳頭,你怎麼欺負咱們乖囡囡。”
徐姥姥生氣的怒視老陳頭。
陳老頭十分不自然,沒想到啊。孫女竟然跟她姥姥告狀了。
最倒黴的是,李宥為那小子哪來的暫住證,現在人沒趕走,還把孫女得罪了。
“囡囡,爺爺也是為你好。”
“我不管,你敢欺負囡囡喜歡的老師,那就是在欺負她。老頭子,你是越活越沒用了。沒本事教咱們囡囡,還不想名師教。你是不是不想囡囡未來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