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宥為正要走。
“哎,等等。小兄弟,你來上海投奔親戚的?”劉正光站前面擋住了他。臉上帶著熱情的笑容,“感謝你幫我保住了錢,為了感謝你的幫助,這是我的一點心意。”
說著直接遞給李宥為一百塊錢。
“伸個腿兒的事。”李宥為接過一百塊錢,暗道:“上海人還真是出了名的的節省啊。自己幫他保住了一萬塊錢,還差點被人打了,竟然只給一百塊錢。”
“你要去哪啊?”劉正光看李宥為十分順眼,這麼好心腸的青年,可是他的貴人啊。
“高橋鎮。聽你口音也是上海人,知道怎麼過去嗎?”雖然問別人也能知道,但眼前就有這麼個方便的人,幹嘛不用起來。
“高橋鎮啊!你去高橋鎮幹嘛?你有親戚在那邊打工啊?”
“算是吧。”
劉正光顯得很高興,“那我們以後可能還會相見。你可以坐公交……然後就到了高橋鎮。”
李宥為沒急著坐車離開,而是先找了家理髮店,把頭髮洗一下,順便也把臉洗乾淨了。
只看看到鏡子中一張乾淨帥氣的臉,頭髮也被理髮師打扮成了時下青年中流行的髮型。
“還不錯。”
他本身顏值就高,跟上時代後,路過的姑娘都要多看他幾眼。
“再看你也談不上這麼帥的男人,快走吧。”女孩拉著花痴的閨蜜離去。已經有不少女生敢於大膽表現自己的愛了,甚至穿搭上也很時髦,黑絲絲超短褲,配上墨鏡。
看起來一點不比李宥為活著的時代差啊。
想來李玉華肯定也靠著一張臉,到上海騙到新的老婆了吧。
趕車來到高橋鎮的時候,已經是下午時分。
離開浦西后那幾個發展特別好的區後,浦東這邊就要差一點。
高橋鎮這邊可以算是邊緣地帶了。
上海的典型建築映入眼簾,老式里弄,石庫門。
過去上海人多,人均居住面積特別少。一家人少則七八口人,多則十幾口人,擠在弄堂裡。
鎮上有一棟特別有名的建築——仰賢堂。
當然在這個時代,它還只是一棟普通的三層老房子。但是在裡面,卻住下了十五口人!
一家人的吃喝拉撒睡全在裡面。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也全都在這裡面展開。
這種居住條件相當的恐怖了。上海人均居住面積的緊張可見一斑。
但是到了更遠些的地方,就不那麼方便,村裡開了很多小型工廠。
外來的和本地人都曾經在村鎮企業,里弄工廠上班。
當初接近一百萬的知識青年離開上海,後來回來,上海沒那麼多崗位安置他們,於是就把他們安置到了這些小工廠。
別小看這些小桌坊,小到吃穿用度的生活用品,大到上天下海的精密零件,這些小工廠都能產!
很多人在下鄉後經歷過自然的風吹日曬,還有什麼能難倒他們。即便面臨如此拮据惡劣的工作環境,也能安心搞生產,專心搞發明,就是當初吃過苦,才知道現在的生活有多麼甜。
李宥為挎著有些髒的書包,好奇的打量著這個時代的上海郊區風景。
他上輩子也沒怎麼來過這裡。而且幾次路過上海,看到的也是最繁華的時候。那時候的上海人已經家家戶戶住上了洋房。鄉村的廁所都安了空調,二十四小時有人打掃。
比起那時候,現在的上海只能說剛起步。
對比起來,上海人的發展史也可以看作是居住的變遷史。從家家擁擠的里弄,石庫門,搬進了寬敞的小區。那些狹小的公寓,卻是專門修來給外地人住的。
李宥為肚子都有些餓了,但還是忍著飢餓,打算先找到李玉華曾經住過的地方。
對方大機率是混的好,應該不會繼續住在這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