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君遲之所以如此重視此次戰事,雖有痛恨倭寇的成分在,但這次圍剿倭寇的人裡,也有他的人,這次若是表現好,對他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果然,沒多久,出兵圍剿沿海倭寇的訊息很快便在朝堂上提出。
朝臣們難得沒有吵起來,少數提出異議的也只是因為擔心軍費問題。
顯然,面對倭寇,朝中大臣基本都是深深厭惡著的,這次有機會將倭寇一舉剿滅,自然舉雙手贊成。
只是出征的人選卻引起了爭議。
皇帝派出的是嚴朝北,固然嚴家戰功赫赫,但嚴朝北小將軍到底年輕,且不說作戰經驗欠缺,那些倭寇一個比一個狡猾,嚴朝北一個年輕將領,如何能擔此重任。
於是,反對的聲音一聲比一聲高。
最終,皇帝又加派了幾個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將領,輔助嚴朝北剿滅倭寇,這才止住朝臣的話頭。
此番倒是可以看出,皇帝這是在扶持嚴家,但朝中並沒有人出聲反對,畢竟嚴家滿門忠烈,嚴朝北的父親嚴老將軍在皇帝登位前便追隨先帝出征,立下不少戰功,之後幾個兒子都戰死沙場,如今嚴家也只剩嚴朝北這根獨苗了。
皇帝感念老臣,扶持嚴家也十分正常,反而令其他老臣也十分欣慰,畢竟他們也曾為皇帝登位出了不少力,皇帝能記得嚴家,又怎會忘了他們,所以他們對此不僅沒有異議,還為嚴家說了不少好話。
然而再支援這次出兵,也繞不開籌集軍費一事。
想到此前朝廷出兵剿寇的慘烈,朝堂上頓時又安靜了下來。
“朕知道愛卿們對五年前出兵剿寇一事心存退意,但天下百姓都是朕的子民,朕所圖不過是在有生之年,看到百姓再不受倭寇侵擾,一雪五年前的恥辱,還沿海百姓一片安寧,”皇帝此番並沒有強硬要求他們同意,而是採取了懷柔政策。
此話一出,不少人開始動容,只是到底混跡官場多年,並沒有人願意當這個出頭鳥,否則籌集軍費的任務落到他們頭上,這不是自討苦吃嗎?
“兒臣這些年裡並沒能像四皇兄一樣為父皇分憂,為百姓出力,此次出兵剿寇,兒臣願意出十萬兩白銀充作軍資,以助父皇達成宏願!”此時在一片安靜中響起蕭君霽清朗的聲音。
“好!朕果然沒看錯,這些年你懂事了不少,能為朕分憂了,你四哥倒是將你教得好,沒給他丟臉,”皇帝見兒子站出來支援他,頭一次覺得他這個兒子沒白疼。
“父皇,兒臣願捐出二萬兩白銀充作軍資!”
“父皇,兒臣出二萬兩……”
看到皇帝對蕭君霽的態度,眾位皇子紛紛出聲支援,生怕被落下,雖然錢沒有他捐的多,但蕭君霽名下的產業賺了不少錢,他們自然不能比。
不僅是皇子,原本不願出聲裝死的朝臣們也不淡定了。
這是這段時間以來皇帝第一次提及恭親王,朝堂中的大臣沒辦法再無動於衷,他們雖不滿蕭君霽此時帶頭捐款,但萬一皇帝因此將恭親王解禁,這恭親王的勝算可比廢太子以及其他皇子大得多了。
恭親王一派的官員紛紛出列捐款,他們甚至將大半身家都捐了出來,若是恭親王能因此解禁,這些銀子算不得什麼。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