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天空之靖康遺恨

第18章 二次罷相

一日,張康國入朝,一時無事,遂退趨殿廬,稍作歇息。殿廬裡,張康國因口渴之故,喝了杯茶。不一會兒,張康國肚子裡大痛起來,直痛得張康國狂叫不止。不出半個時辰,張康國呼聲漸小,人已經仰天吐舌,哮喘不止。

殿廬執役的人,見此情狀,慌了神,忙將張康國抬至侍漏院,甫經入室,張康國兩眼大睜,嗚呼哀哉,已大命告終。

張康國殿廬中暴亡的情況,隨即報入宮中。

徽宗皇帝聞報,心裡大大地吃了一驚。對張康國死因,徽宗皇帝滿是狐疑,懷疑乃蔡京所為。然而,因沒有確鑿證據,徽宗皇帝一時不便流露出來,只好對張康國特別優待,算是了事。

張康國暴亡之事,讓徽宗皇帝對蔡京更加猜忌,為限制打壓蔡京及同黨甚熾氣焰,徽宗便提升鄭居中代任張康國之職,執掌樞密院事。

鄭居中入居樞密院後,怨恨蔡京知恩不報,未給自己幫忙,便更起勁地與蔡京作對,常常暗使一些諫官,彈劾蔡京。

朝中一些諫官,一來是職責所在,二來也嫉妒於蔡京的得勢,痛恨蔡京的飛揚跋扈,既受鄭居中之託,便接連不斷地進本參奏,極盡蔡京驕橫狂妄,飛揚跋扈,黨同伐異,結黨營私之事,奏請罷免蔡京宰相職務。

只可惜,奏摺雪片般飛向徽宗皇帝,卻遲遲不見徽宗皇帝有所動靜。

徽宗皇帝之所以沒有準奏罷免蔡京宰相職務,乃是因為在徽宗皇帝心目中,蔡京有才華,有能力,人雖然專橫霸道,黨同伐異,但還是能辦事的,特別是辦一些大事、外事。

罷免蔡京之事,就無動靜。鄭居中見此,心中甚急,整日裡琢磨著如何排擠掉蔡京,猛然間便想起了郭天信。鄭居中心中大喜,忙備厚禮,連夜去訪,私下裡運作郭天信,囑其暗中行事。

郭天信何許人也?

郭天信,字佑之,開封人,以技隸太史局,善陰陽,識天文。

話說徽宗皇帝還是端王時,有次退朝,恰遇郭天信。郭天信急趨至趙佶身邊,四下裡望望,神神秘秘地對趙佶說道:“端王,天機不可洩露,真君面前不敢隱瞞,下官有要事相告。”

趙佶見郭天信神神秘秘的樣子,心裡好奇,遂停住腳步,也悄聲問郭天通道:“大師有何事要告訴本王?”

郭天信將嘴巴伸過去,對準趙佶耳朵。趙佶略有反感,然要聽他相告的要事,遂也支著耳朵,沒有躲避。

郭天信對著趙佶耳朵說道:“端王啊,不久的將來,您將執有天下。”

趙佶大驚,忙訓斥郭天信不得胡說。

果然,沒過多久,哲宗皇帝歿了,端王趙佶承繼大位,成了宋徽宗。

成了徽宗皇帝的趙佶,想起前不久郭天信對他說的話,深感神奇,遂十分寵信郭天信,兩人私交甚密。

郭天信收了鄭居中厚禮,便照計行事,要將蔡京排擠出朝廷。

一日,郭天信入殿覲見徽宗,又神神道道地說道:“聖上,臣觀天象,日中有黑子,此乃宰輔欺君之兆,當早早提防。”

前次郭天信神神道道說徽宗將執有天下,後來果然就執有天下了,徽宗因此十分地信任郭天信。

這次,郭天信又神神道道地言說日中有黑子,乃宰輔欺君之兆,徽宗皇帝自然也是深信不疑。

郭天信所謂的宰輔自然非蔡京莫屬了。

次日,徽宗升殿,罷蔡京宰相,再次貶為太乙宮使,改封楚國公,只准其初一和十五兩日入朝。

緊接著,連有大臣彈劾蔡京不軌不忠,羅列事項達數十項之多,徽宗皇帝因此再貶蔡京為太子少保,黜居杭州。

此乃蔡京第二次被罷相。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