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胡言!”耶律延禧一點也不給蕭兀鈉這個昔日老師一點面子,駁斥蕭兀鈉道:“堂堂大遼,倒要受女真人欺凌,你還勸朕忍聲吞氣,你安的是什麼心?!是要放縱女真人嗎?”
蕭兀鈉道:“陛下,先帝時,臣就屢番進諫,要對女真人實行彈壓,臣並無放縱女真之意,臣只是想在彈壓女真人上,更加策略點。”
聽到蕭兀鈉擺起了老資格,耶律延禧感到權威受到了藐視,心裡更怒。
蕭海里、蕭奉先等一幫佞臣見狀,乘機在耶律延禧跟前挑撥。
蕭海里出班道:“陛下,蕭參政原本在寧邊州任職,與女真關係融洽,並未有衝突發生。臣以為,蕭參政阻止朝廷打通鷹路,乃是希望朝廷不要去彈壓女真人,任由女真人強盛而已。”
蕭兀鈉聞言,心裡大怒,待要發火,又見蕭奉先搶步出班,啟奏道:“蕭參政於陛下面前強詞奪理,甚是不恭,當予處置。”
耶律延禧聞言更怒,不待蕭兀鈉說話,便頒佈詔令道:“詔令撤銷馬植寧邊州刺史一職,回京領罪;詔令由蕭海里接任寧邊州刺史。”
蕭海里、蕭奉先等一班大臣,高聲答道:“臣等謹遵聖旨。”
蕭兀鈉無奈,只得隨同他人說道:“臣謹遵聖旨。”
隨即,朝廷並派出使臣,趕往寧邊州,傳達朝廷聖旨。
馬植接到朝廷詔令,心中悲憤,便將刺史之印交由副手,委託其交轉新官,他自己連夜離了寧邊州,趕回上京臨潢府,等待朝廷處置。
馬植被撤職,蕭兀納心有不悅,仗著帝師資格,數次直言進諫,指責天祚帝的種種不是,惹得天祚帝很不高興,遂將蕭兀納貶出朝廷,任為遼興軍節度使,守太傅。
朝中那班佞臣見蕭兀納被貶,趁機誣陷蕭兀納。
時有佛殿小底王華,受他人指使,誣陷蕭兀納私借內府犀角。
天祚帝聞報大怒,招蕭兀納進殿對質。
蕭兀納道:“臣在先朝,道宗皇帝詔許臣日取帑錢十萬為私費,臣未嘗妄取一錢,現如今,臣肯借犀角乎!陛下,難道此等言語,你也相信?”
天祚帝因蕭兀納以前朝之事來壓自己,愈加憤怒,乾脆剝奪了蕭兀納太傅之職,再降其為寧邊州刺史;將現任寧江州刺史的大舅哥蕭海里調回了朝廷,充任內務總管。
耶律延禧睜著兩眼,怒瞪著蕭兀納道:“蕭兀納,在你眼裡,朕這也不對,那也不對,只有你對!那麼,朕且問你,馬植是你推薦為寧邊州刺史的吧?馬植失職,你作為推薦人,應該有用人不察之責吧?那好,即使如此,那馬植無能打通朝廷的鷹路,就由你任寧邊州任刺史,打通朕的鷹路吧。”
就這樣,蕭兀納再次被貶任為寧邊州刺史。
蕭兀納再次任寧邊州刺史後,只關心寧邊州及周邊的防務,對打通朝廷鷹路的事,表面應付,暗中不為,被女真人阻斷的鷹路一直未能開啟,惹得天祚帝耶律延禧焦躁,遂又撤去蕭兀納寧邊州刺史職務,再貶為黃龍府事。
可憐蕭兀納作為堂堂帝師,顧命大臣,參知政事的一品大員,愣是讓天祚帝給貶成個五品邊官了。
在京中等待處置的馬植,見蕭兀納被貶到黃龍府人府事去了,而朝中充任高官的皆是他大舅子蕭海里、小舅子蕭奉先之類的皇親國戚,奸臣寧賊,心裡大為失望,遂悄悄變賣了家中財產,帶著一家老小,回幽州南郊尋賈世忠去了。
自此,馬植由遼國的光祿卿、寧邊州刺史變為一介草民,開始和賈世忠一起,來往於女真、契丹及北宋之間,做著販馬的生意,倒也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