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天空之靖康遺恨

第105章 征剿梁山 (4)

徽宗聞言急道:“童樞密啊!梁山乃肌膚小恙,無非是小打小鬧,擾亂下地方而已,不足為患;目今,江南方臘,才是心腹大患。二位卿,莫要遲疑,速速撤兵,至於梁山賊寇,朕自有辦法收拾。”

童貫、高太尉聞言,相互對視,不知道徽宗皇帝有什麼辦法收拾梁山?該不會是要招安梁山吧?!

如此想著,童貫又說道:“聖上,梁山賊寇賊心不改,萬不可招安這幫賊!”

徽宗聞奏,心裡不悅了,高聲說道:“江南民變,王黼隱瞞不報,以致方臘做大!朕已將其革職,再次啟用蔡太師為相;怎地你二人也不體諒朕之用心!二位卿莫要說了,速速退軍,調兵南下,征剿方臘!”

童貫、高俅見狀,趕忙躬身答道:“臣等謹遵聖旨!”

童貫、高俅乃是徽宗皇帝的死忠,從來唯徽宗皇帝馬首是瞻,兩人見徽宗皇帝不悅,遂不再堅持先行剿滅梁山的意見了。童貫、高俅退出大殿,出了皇宮,來到樞密府,商議撤軍之事。

高俅道:“此番圍剿梁山,宋江等賊寇已是勢窮,再加把勁,必然攻克梁山,大顯朝廷武威;然而,方臘起事,危害更大,不得不先撤了梁山之兵,渡江征剿方臘,恁是便宜了梁山賊寇。”

童貫道:“此乃有心無力之事。高太尉,目今之計,是如何撤回征剿梁山兵馬。梁山賊寇若知曉朝廷撤軍,必然張狂,趁機攻伐,朝廷兵馬將蒙受損失,不可不慮。”

高俅道:“以樞密大人之意該將如何?”

童貫道:“自然是佯攻暗退。可派小股兵馬,不停地攻擊梁山,掩護大隊兵馬撤退;待大隊兵馬撤退後,掩護撤退的兵馬迅速脫離接觸,撤回京師,整裝待發,征剿方臘。”

高球聞言,高聲叫道:“樞密大人的好計,就依此辦理。”

童貫、高俅商量好計策後,策馬趕回了梁山縣衙,傳令後軍變前軍,有序撤退。為迷惑梁山,高太尉特地安排了小股兵馬,不停騷擾、進攻梁山,以至於梁山宋江、吳用等,並未發現朝廷兵馬已悄然撤退了。待宋江見朝廷軍馬已不擂鼓,派人打探朝廷兵馬情況時,朝廷主力兵馬已撤回至了京師汴梁,正準備征剿江南方臘。

得知朝廷兵馬已撤回汴京後,宋江、盧俊義、吳用三人見梁山糧草缺乏,無以為繼,便商量起對策來。

盧俊義道:“公明哥哥,朝廷此番攻伐梁山,皆是濟州府作怪所致。那濟州府為朝廷準備了千膄戰船,以至於梁山無法擊退朝廷兵馬,蒙受巨大損失。愚弟聽說,濟州富裕,糧草充足;如今,朝廷兵馬撤退了,濟州府兵力必然薄弱,我們當移師濟州,找濟州府的麻煩,到他那裡吃糧去。”

吳用聞言,大吃一驚,心中暗生恐懼。

宋江聞言則大喜,遂留盧俊義看守山寨,他自己帶著吳用等人去攻打濟州府。

濟州府太守張叔夜,字稽仲,江西廣豐人,曾任蘭州錄事參軍。

張叔夜駐守蘭州的時候,正是羌人極為強盛的時候,經常侵襲蘭州,攪得地方不得安寧。張叔夜受令駐守蘭州後,和其他守將被動防禦不同,張叔夜是主動出擊,在羌人每次侵擾蘭州前聚集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城堡,派兵把守在那裡,固若金湯,使得羌人集中不起來,然後派出大軍,各個擊破,直打得羌人退居青唐,不敢越境半步。

因為這個原因,蘭州被稱作“金城”。這個“金”字並非是像河西一代“金張掖”的那個“金”字,有多富庶,而是指堅固如金,不可攻破也。

說起來,這個張叔夜,也是個有本事的人。

宋江陰謀去打濟州,被張叔夜的部屬探聽著了,趕忙來給張叔夜報告。張叔夜聞報,微微一笑,令部屬退下。

自從朝廷大隊兵馬撤退後,張叔夜就料定宋江要來攻打濟州。現在,得知宋江要來打濟州的情報,張叔夜料定梁山將走水路,由微山湖發起攻擊。張叔夜經過通盤考量後,提前安排了二千多兵力,各駕小舟。小舟裡面藏了硝藥雷火,將小舟躲在靠湖邊的蘆葦叢裡,專候著宋江前來攻打。

那宋江還以為朝廷兵馬剛剛撤退,濟州州沒有準備,便帶了兵馬,搶得了漁民的大船,命漁民駕駛著,浩浩蕩蕩,殺奔濟州而來。

在宋江帶的船隊臨近濟州時,蘆葦叢中突然馳出千百隻小舟,漫湖而來,圍了宋江等人的大船,一頓亂箭後,然後便將硝藥雷火,奮力扔入宋江等人乘坐的大船。宋江等人乘坐的大船,頓時火勢洶洶,直燒得宋江等人狼狽不堪。

那些被宋江劫持的漁民見狀,見大火燃起,知道保命要緊,於慌亂中,皆扎猛子潛入水中,逃之夭夭了。

可憐宋江一行,於慌亂中,也跳將到水中,噗通、噗通地,像個旱鴨子,斃命水中不少。幸虧有阮氏兄弟及張順、李俊等水兵將領跟隨宋江出征濟州,宋江、武松、魯智深等北方將領,被阮氏兄弟等人拼了性命救下,並保得宋江、吳用等得以回還梁山。

本去偷襲,未得便宜,反被獵殺。這一仗,直打得宋江心驚膽戰,惶恐不可終日。

透過前番童貫、高俅的圍剿,加上偷襲濟州失敗,使得吳用對朝廷兵馬的實力有了清醒認識。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