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用力點頭,他知道,皇帝是真心關心百姓的疾苦,這漢水十年有九年會發生問題,確實得嚴肅對待。
下午,劉協就要回去了,臨別的時候,關羽忽然想起了什麼,開口道:“陛下,臣有個不情之請,關索現在也大了,若陛下不嫌棄,臣想讓他今後跟在陛下身邊。”
見關羽眼中透著真誠,劉協可不認為他和糜芳一樣,需要送兒子去皇帝身邊做人質。
關羽從來沒有這樣的心思,他只是單純的想讓兒子去皇帝身邊歷練,順便保護皇帝的安危。
劉協很痛快的就答應了。
看似是休養生息,其實,需要考慮的事情也不少。
劉協在忙,曹植也沒有閒著,就連孫權,也派出了使臣去遼東,跟公孫康結盟。
自從荊州返回後,群臣就發現,皇帝明顯比之前變的更忙碌了。
以前總是能抽空得閒,和群臣見見面,聊聊天,但這一次回來後,皇帝和他們見面的頻次明顯少了許多。
劉協確實忙了,忙著搞印刷,忙著改進造紙術。
除了早朝他照例參加之外,平日裡大部分的政務都是交給了諸葛亮來處理。
當然了,搞印刷和造紙術,也只是前期比較忙,既要保密,還要挑選合適的人來做這些事,半點都馬虎不得。
等事情稍微有了眉目之後,劉協便讓鄧艾將這些參與印刷和造紙的人一併送到了荊州。
反正荊州的沙洲那邊地方也足夠大,外圍還有兵士把守,劉協犯不著另外再找個地方了。
接下來這兩年,劉協還做了兩件大事,第一,重用董合,開始整頓益州和荊州的官吏,把督郵改為巡察使,定期對各地進行巡視,對大大小小的官吏,加入了政績考核的制度。
乾的好,該升職的升職,該重用的重用。
乾的不好,有不法的勾當,比如貪贓枉法,結黨營私,勾結地方豪族……一經查出,一律嚴辦。
第二件事,取銷了“三互法”的禁令。
“三互法”具體是指,當地人不能在當地做縣令,做郡守,做州牧。
比如張三出生在荊州南郡,就算能力再強,他也不能做南郡太守,也不能做荊州牧。
還有一點,和他通婚的人所在的地方,他也不能去做官。
比如他本可以去兗州譙縣做官,但如果他的妻子是兗州譙縣的,他就要回避。
這件事劉協在朝堂上剛一提出,就引起了軒然大波。
畢竟這套制度由來已久,早已形成了慣例。
劉協看向眾人,解釋道:“自漢室崩亂以來,其實諸位心裡都明白,這套制度已經不合時宜了,現在真正歸我們自己治理的地方,無非就是益州、荊州和漢中,若是按照這套制度,很多荊州人不能在荊州做官,很多益州人也不能繼續留在益州做官了。”
“當初,固然這套制度設立的初衷是好的,但現在的形勢已經變了,就應該及時的做出改進。”
劉協說的有理有據,且態度明確,群臣雖然有不同的意見,最後這件事還是被定了下來。
這就是皇權統治的好處,只要皇帝堅持,即便有不同的意見,決策也很難改變。
何況,大部分人還是比較支援的,群臣以益州和荊州兩地為主,如果真的嚴格按照“三互法”,很多人估計屁股就得挪一挪了。
秋去冬來,冬去春來,三年的休養,其實說快也快。
一轉眼,三年的時間過去了。
公元222年,建安二十七年,春,三月!
“將軍,敵人增兵了!”這一日,曹仁剛剛巡視了一遍營地,突然,遠處一匹快馬飛速跑來,是曹軍的一名斥候。
“連日來,關羽不斷的向方城增兵,兵力已經不下兩萬人。”
曹仁還是有些半信半疑,這三年,他甚至都很少回鄴城,一直留在摩陂,關注著關羽的一舉一動。
“訊息可靠嗎?”
“千真萬確!”
曹仁的臉色頓時凝重起來,“這麼說,休養了三年,他們終於要和我們開戰了。”
曹仁不放心,親自去了前線,果然發現敵人有了明顯的增兵跡象。
他看到了侯音的旗號,上面寫著“討逆將軍侯”
曹仁仔細打量了一番,臉色漸漸變的嚴肅起來,區區一個侯音,他自然不會放在眼裡,但是,侯音只是一個馬前卒,這定然是關羽的授意。
“密切關注敵人的動靜,一有訊息,隨時稟報!”
“喏!”
接下來,漢軍頻頻調動,不斷往方城增兵,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形勢愈發嚴峻,曹仁幾次帶人來到前線,他每一次到來,都能明顯的感覺到敵人的數量比上一次有了明顯的增多。
很快,戰事就爆發了,雙方在方城展開了一場激戰,關羽旗開得勝,一路往北推進,只用了三日,就收服了魯陽。
接下來,關羽的主力部隊,便從方城轉移到了魯陽,然後,先頭部隊繼續往北推進,曹仁退守到了陽人,在此設防。
關羽依舊繼續增兵,曹休這一日來到曹仁的面前,滿臉擔憂的說:“將軍,我覺得關羽極有可能,會效仿昔日的孫堅,大有揮軍北上的架勢,說不定接下來,他的目標就是洛陽。”
曹仁也不得不引起重視,他可是清清楚楚的記得,當年江東猛虎孫堅就是從魯陽一路殺到了洛陽,簡直是勢不可擋。
孫堅是第一個殺進洛陽的,可謂出盡了風頭,還在一處枯井中得到了傳國玉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