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靜靜的聽著,他對法正非常器重,甚至在某些時候,已經超過了對諸葛亮的重視。
法正的神情越發嚴肅,語氣也愈發急切起來:“主公,您心懷仁義,對漢室忠心耿耿,此事眾人皆知。但如今形勢緊迫,我們必須認清現實。陛下被困許都,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們若強行介入,只會事半功倍。與其如此,不如集中精力,擴充實力,廣攬人才,待時機成熟,再一舉定鼎天下。到那時,主公您的威名遠揚,成就一番千秋霸業,又何愁不能迎回天子,重振漢家雄風呢?”
劉備點了點頭,“孝直言之有理,此時迎救天子,確實操之過急了。”
至於皇帝靠自己的力量逃離許都,法正壓根也不認為會有這種可能。
曹操囚禁天子二十年,怎麼可能讓他有機會逃走呢?
法正再次捋了捋鬍鬚,稍稍平復了一下情緒,接著說道:“主公,莫要被這虛幻的希望所迷惑。我們若此時輕舉妄動,無異於飛蛾撲火。唯有忍辱負重,韜光養晦,方為上策。我們應當以長遠的目光看待局勢,切不可因一時衝動,而葬送了主公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這可提醒了劉備,劉備半生漂泊,前半生不是在打敗仗,就是在逃亡的路上,自從赤壁之戰後,才勉強有了棲身之地,現在好不容易又把西川拿下來了,總算有了和曹操孫權爭雄較量的底氣。
劉備和曹操不一樣,曹操這些年是地盤越來越多,越來越大,而劉備則是四處漂泊,屢戰屢敗,得到一塊地盤,很快又會丟掉,如此週而復始,所以今天的一切,對他來說,太不容易了。
過了年,他就五十七了,其中的辛酸苦楚,幾天幾夜都說不完。
劉備靜靜地聽著法正的勸說,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
法正見狀,他再次上前一步,拱手說道:“主公,臣所言皆是為了主公的大業著想。陛下被困許都,或許是他的不幸,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搭上來之不易的基業。當務之急,是鞏固我們的根基,增強實力,以待來日。”
法正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與執著,他堅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是為了劉備的霸業所做出的最明智的選擇。
他望著劉備,期待著劉備能夠聽從他的建議,放棄對許都不切實際的想法,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成就霸業的征程之中。
過了好一會,劉備長嘆了一聲,他哽咽著說道:“這麼多年,備從來就沒有忘記過被困許都的天子,奈何有心無力,曹賊勢大,陛下此番派人聯絡,我自然能理解他的苦衷,只可惜,備依舊力量不足,只希望,陛下能體諒我這番苦心,再多忍耐一下。”
一番話說完,劉備哭的更兇了,眼淚滂沱,沾溼了衣襟。
法正漸漸眯起了眼睛,不屑的往許都的方向看了一眼。
別說沒有機會,就算真的有機會,這種事,法正也不建議劉備去做。
答案很簡單,一山不容二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