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過天來,楊彪帶領著一眾大臣,浩浩蕩蕩地朝著皇宮進發。他們滿心歡喜,以為即將迎來漢室復興的新篇章。
當他們來到宮門前,卻發現宮門緊閉,守衛森嚴。楊彪上前,向守衛說明來意,然而守衛卻告知他們,皇帝誰都不見。
“這是何意?陛下剛剛控制許都,正需要我等鼎力相助,怎麼會不見我們呢?”楊彪疑惑地問道。
守衛們只是搖頭,不敢多言。楊彪等人面面相覷,心中充滿了疑惑和不安。
過了一會,金禕趕來了,費了好一番口舌,才把他們勸回去。
望著這些人遠去的背影,金禕無奈的搖了搖頭,“難怪陛下走的那麼決絕,並沒有和這些人見面,即便他們依舊忠心,但又能指望他們做什麼呢?”
現在是非常時期,時間非常寶貴,劉協真正需要的是足夠忠心且能夠幫他做事的人。
就拿楊彪來說,也許他很忠心,早年還被曹操陷害下過大獄,但是,他已經老了,他的家人都在許都,就連他唯一的兒子楊修也在幫曹操做事。
劉協怎麼可能指望他呢?難道讓他拖家帶口的跟自己去荊州嗎?
恐怕人還沒到荊州,曹操就已經把楊修給殺了。
劉協一行人,他們身著普通百姓的衣物,神色匆匆,避開了繁華的大路,專門選擇蜿蜒曲折的小道。
小道崎嶇不平,雜草叢生,每前進一步都顯得異常艱難。劉協走在隊伍的前列,腳步堅定而沉穩,儘管一夜的趕路,身上的衣衫已被荊棘劃破,臉上也沾滿了塵土,但他的目光中沒有絲毫的退縮與抱怨。
冷風刺骨,寒意襲人,北風呼呼的颳著,每一個人的身軀都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尤其是那些平日裡養尊處優的家眷們。
張泉緊跟在劉協身後,不時地警惕地觀察著四周的動靜。耿紀則默默地護在隊伍的一側,手中緊握著佩劍,也非常小心。
“陛下,您慢點,小心腳下。”前面是一段山路,張泉輕聲說道。
劉協微微擺了擺手,“無妨,趕路要緊。”
他們在寂靜的小道上艱難前行,耳邊只有風吹過草叢的沙沙聲和自己沉重的呼吸聲。
不知走了多久,天邊泛起了魚肚白,又過去了一天,遠處,出現了一群衣衫襤褸的難民,他們拖家帶口,步履蹣跚。
劉協走上前去,一位老者目光呆滯地看著他。
“老人家,你們這是要去往何處?”劉協問道。
老者長嘆一口氣,“唉,這日子沒法過了,賦稅繁重,兵役不斷,我們要去汝南,尋個活路。”
劉協的心頭一陣刺痛,他看著這些面黃肌瘦的百姓,心中悲憤交加。
喜的是,如此眾多的難民可以為他們的逃亡提供更好的掩護;悲的是,這些人竟然在曹魏的統治下過得如此悽慘,天寒地凍的卻還要四處逃難。
劉協咬了咬牙,暗暗發誓,這一切,今後自己一定要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