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劉協的安慰和理解,劉備的心裡終於鬆了一口氣,要不然,他都不知道該怎麼開口。
總不能說,成都那邊有人不歡迎你,而且人還不在少數,所以陛下你就先待在荊州吧。
“好了,飯菜都快涼了,咱們邊吃邊聊。”劉協笑著讓道。
氣氛漸漸緩和了,幾人多少都吃了一些。
關羽心事很重,忍不住說道:“讓陛下留在荊州,實在委屈了。”
劉協搖了搖頭,“雲長此言差矣,皇叔正忙著進兵漢中,他做這些,完全是為了早日復興大漢,所以就算朕真的去了成都,很快我們君臣也會分開啊。”
劉協輕鬆的幫劉備打了個圓場。
其實去哪裡都一樣,去成都,無非就是好聽一些,顯得更體面。
吃了一口菜,劉協語重心長的說道:“自董卓禍亂以來,天下已經亂了幾十年,朕現在只想早日結束這個亂世,皇叔和雲長也和朕是一樣的想法,只要我們目標一致,很多事情大可不必太在意,早日還天下的百姓一個太平這才是最重要的。”
劉備用力點頭,淚水又差一點從眼中湧出。
這個時候的劉備,完全沒有私心,一心匡扶漢室,即便法正等人有不同的意見,劉備的態度也非常堅決!
劉協的理解和信任,也讓劉備有了更強大的動力和信心。
隨後劉備提議,先定都江陵,免得被人抓住口實,劉協沒有反對。
飯後,幾人還一同見了諸葛瑾,諸葛瑾來到江陵已經有一段日子了,他主要是想弄明白劉備的態度。
他來的時候,三人剛剛一同吃過飯,見他們君臣和睦,有說有笑,諸葛瑾也有些羨慕。
劉協率先開口,“子瑜,朕和皇叔已經商量過了,以大局為重,皇叔眼下正忙於奪取漢中,迎駕之事暫且推後,你回去告訴吳侯,兩家既然是盟友,他理應予以配合,讓他也一同北伐,再次出兵合肥!”
劉備感激的看向皇帝,明明是自己不方便迎駕,結果,劉協卻把事情攬在自己身上。
諸葛瑾點了點頭,“好的,回去之後,我會如實向吳侯稟報。”
其實,這個時候,孫權還沒有封侯,吳侯的稱呼,原本是屬於孫策的。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孫策派張紘向朝廷進貢。曹操安撫孫策與之結親,上表奏準任命他為討逆將軍,加封為吳侯。
孫策死後,孫權繼位,曹操表奏天子封孫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
直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才表奏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領荊州牧,封南昌侯。
孫權從未當過吳侯,只是江東仍遵循孫策時期的舊例,史書中也以吳侯這麼稱呼他。
而劉協上次見到諸葛瑾,就已經這麼稱呼了,等於劉協代表朝廷,提升了孫權的地位。
之前吳侯,只是江東的文武按照孫策時的慣例稱呼他,劉協則把這個稱呼,正式公開,予以認可了!
因為劉協考慮到孫劉現在還是同盟的關係,從大局出發,他更希望孫劉關係更緊密一些,讓他一同北伐,哪怕孫權不出力,至少也別使什麼絆子。
當然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劉協的安撫也不一定就能讓孫權不再惦記荊州。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