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劉璋能力怎麼樣,不管他和劉備之前有多麼的不愉快,皇帝親近宗室成員,古往今來,這不僅合情合理,也名正言順。
宗族也就是皇帝的親人,幹嘛不重視?
即便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宗族,也比一般的外臣要可靠。
劉備當即率先躬身表態:“陛下英明,臣沒有異議。”
諸葛亮緊隨其後,也高聲道:“臣附議。”
趙雲也站了出來,“之前有人私下非議,對皇叔名聲有所詆譭,陛下此舉,更能彰顯皇叔的仁義之舉,皇叔取西川乃是為了社稷大義,乃是真正的大仁大義。”
法正看了看趙雲,又看了諸葛亮一眼,笑著點了點頭,儘管他不想再見到劉璋,但不得不承認,當初把劉璋逼走,這麼做並不高明,因為劉璋父子在益州經營多年,還是很有影響力的。
迎回成都,哪怕只是做個擺設,對於劉備的名聲也是有好處的。
對劉備有好處,對劉協,好處也非常明顯,多一個漢室宗親在身邊,也就對劉備多了一層制衡,劉協的保命係數,也火箭一般的提升了不少。
之前劉協曾經和曹節談論過,如果身邊只有一個劉備,說不定,稀裡糊塗,劉協哪一天就會被人突然搞死。
不是沒有這種可能!只要劉協死了,皇位就是劉備的了!
對於啟用劉璋,儘管有很多人反對,但同樣的,也有很多人贊成。
黃權就是其中之一,他滿含期待,臉上明顯露出了抑制不住的激動之情。
糜竺疑惑的瞪大眼睛,等的有些著急了,一直都沒有唸到自己的名字。
他漸漸變的有些失望,心中不免起疑,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吶,我吶!
劉協的聲音再次響起,“接下來,是三公的人選,太尉法正,司徒諸葛亮,司空糜竺!”
因為尚書令的出現,三公的職權已經被削弱了很多,但即使是這樣,三公的份量,依舊非同一般。
法正和諸葛亮都表現的非常沉穩,唸到自己的名字,他們也很坦然。
但是糜竺,卻激動的就像范進中舉一樣,雙手用力握著拳頭,渾身上下每一個毛孔都沸騰了起來。
他心中在吶喊,恨不能讓所有人都聽到。
“看到了嗎?我糜家終於有人做到了三公之位!”
袁家被稱為四世三公,就是因為家族中有人做了三公,而且還出現了四次。
糜竺心花怒放,高興壞了。
過了一會,群臣再一次感到疑惑,目光又看向了劉備,皇帝封賞了這麼多人,可他們卻一直都沒有聽到劉備的名字。
雖然劉備做了漢公,但漢公終究只是一個爵位,爵位再高,劉備的官位還是左將軍。
以左將軍的職位來統領群臣,這份量顯然是不太夠。
左將軍連三公都比不上,怎麼統領群臣啊?
但劉協又怎麼可能把劉備給忘掉呢,他環視眾人,觀察著他們每一個人的表情,又等了一會,才不緊不慢的說道:
今日,朕身處成都,面對諸位忠良之臣,心中感慨萬千。自漢室傾頹,天下大亂,朕雖居天子之位,卻常感力不從心。幸得皇叔相助。
皇叔仁義賢明,一心忠君,一心為漢,實乃朕之肱骨,大漢之棟樑!
朕聞古之賢者,以仁為本,以德服人。
皇叔自舉兵以來,始終秉持仁義之心,廣施仁德於民。無論是在中原,還是來到益州,始終以百姓為重,愛民如子。他每至一處,必安撫百姓,興修水利,發展農桑,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此等仁義之舉,天下皆知,萬民敬仰。
皇叔之賢明,亦為世人所稱道。他禮賢下士,廣納賢才,身邊猛將如雲,謀士如雨。關羽、張飛、趙雲等,皆為當世之虎將,勇冠三軍,為皇叔出生入死,屢立戰功。
諸葛亮、法正、黃權、李嚴等謀士,才智非凡,運籌帷幄,為皇叔出謀劃策,決勝千里。
正是有了這些賢才的輔佐,皇叔方能在亂世之中崛起,成就一番大業。
皇叔一心忠君,一心忠於漢室。當年的衣帶詔,皇叔是至今唯一倖存的人,朕被困許都多年,皇叔一直牽掛著朕,一直憂心著漢室。
皇叔一心為漢,矢志不渝。他以興復漢室為己任,招攬了這麼多忠義之士,一同討伐奸佞,為大漢的百姓謀福祉。皇叔所做的一切,朕都銘記在心裡。
朕今日,正式加封皇叔為大漢丞相,統領百官,總攬朝政!
此言一出,群臣無不歡喜,劉備則是愣住了,滿臉的震驚之色。
先前加封漢公,他就已經感激不盡了,皇帝對自己太信任了。
現在群臣逼宮,劉備卻不能站出來擺平這件事,本就滿心愧疚,竟然又被加封了,還取代了曹操。
曹操肯定不能繼續再當丞相了,因為大漢的丞相,劉協絕不允許讓控制自己幾十年的奸賊繼續擔任。
劉協費了這麼多口舌,著重的稱讚了劉備一番,劉備自然非常感激,深受感動,皇帝的用意,法正自然也看出來了。
法正眯著眼睛,似笑非笑,“這就對了,大家追隨的是皇叔,自然都盼著皇叔的地位越來越高。”
在法正的眼裡,劉備的官職是沒有上限的,哪怕封了丞相,法正也不會滿足的。
下一步就是王爵,最好有一天,對皇帝也取而代之!
法正堅信自己能夠把劉備送到那個寶座上去!
本以為,拿掉了曹操的丞相之位,也就算了,沒想到,劉協又開始數落起了曹操的罪狀。
劉協對眾人說道:“和皇叔的仁德忠義相比,曹操此人,實乃國之奸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專權跋扈,肆意妄為。他不顧君臣之禮,妄圖篡奪大漢江山。曹家篡逆之心,世人皆知。他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不惜發動戰爭,塗炭生靈。他的罪行,罄竹難書………”
劉協滔滔不絕的說了好一頓,然後宣佈道:“曹操之罪,不可饒恕。朕意已決,貶其為徵西將軍,望其有生之年能夠悔過醒悟!”
“徵西將軍?”
諸葛亮沉吟片刻,嘴角露出了一絲明悟的笑意,曹操之前曾做過一篇《讓縣自明本志令》,在裡面,寫的清清楚楚,曹操生平的願望,是死後碑文上能刻上“漢徵西將軍”的名號。
現在,劉備取代了曹操,那麼曹操做什麼官呢?這就頗為有趣了。
皇帝讓他做徵西將軍,明面上是藉此來斥責曹操,希望他能悔過醒悟,其實最關鍵的意思,則是用徵西將軍這個名號,來刺激他,羞辱他。
你不是想做徵西將軍嗎?朕就成全你!
法正也看出了皇帝的用意,他也點了點頭,心中暗贊,果然高明,想不到一個囚禁許都多年的人,竟然有這等手段。
誰也沒有想到,劉備卻站了出來,“陛下,臣能力低微,不足以統領群臣,丞相之職,臣無法勝任!”
關於丞相的任命,劉備完全不知情,劉協事先也沒和他商量,之前只是提到了三公九卿還有一些武將的加封。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