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先賢曾大言不慚在滇池自擂:儒家不入世,入世立千年。
儒家弟子也時常標榜這份讀書人的自傲,認為立世缺儒,天下永夜。
信奉拳頭才是硬道理的武夫們則對儒家先賢之言嗤之以鼻,認為儒家傳道授業解的那些惑,都不過是一些不切實際的美好願景。
亂世之爭,儒家一萬句道理,滿嘴的仁義禮智信,可抵武夫一拳來得奏效?
武夫一怒,血濺五步。
堵住天下儒生悠悠眾口,堵住蠻夷十六部與妖族萬千聯軍,將岌岌可危的王朝於逆境中匡扶,從來不是靠那幫讀萬卷書,還不見得有行萬里路的書院儒生,而是仰仗梁魄這等千千萬萬,儒家學子口中的粗鄙武夫。
見梁魄拿到那枚精金兩刃刀,註定淪為看客的江湖高手一個個垂頭喪氣,彷彿一瞬間被抽乾了精氣神,一臉萎靡失望之色。
就在大家為此懊惱,頹喪感慨自己宗門損失慘重,連精金兩刃刀的質地都未曾感受,註定漠城之行得鎩羽而歸時,一道天真爛漫的洪亮聲音從人群裡傳來。
“精金兩刃刀又落到何人之手了?”
發出這道好奇聲的是一位身穿華服,穿金戴銀的憨態少年。
由於杏花巷圍滿了江湖中人,加之卜元貞封禁全城,所有人都圍在巷落附近駐足,使杏花巷被圍得水洩不通。
加之少年身材富態,從人群中一路擠進杏花巷,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靠近巷子。
少年滿臉富態,冒著紅潤油光,一副富甲一方的貴氣模樣,一眼便能看出是位朱門闊宅內含金湯匙長大,揮金如土的二世祖。
還沒等巷中人群裡給出回應,那富態少年深怕遺漏重點,趕忙補充道:“不管何人奪得精金兩刃刀,本少爺都願意出價十萬金!”
大周設立分封以來,諸侯負責統兵鎮守一方,拱衛王權,在設立的郡縣管轄基礎上,由王朝御史中丞派遣州牧、刺史、郡守,管轄州郡政務與財政,稅賦一分為三,三分之一收繳至國庫。
因此,一州之地每年的稅賦大概在三萬金,拋卻各項開支與諸侯所得,一年賦稅不過萬金,即便富庶冠絕天下的東都洛陽,每年賦稅也不過九萬金。
富態少年張口出價十萬金,如此財力放眼天下,也就南陵那位富可敵國的巨賈有這等財力。
少年這一聲出價,成功引起了杏花巷中所有人的目光。
這會兒陷入失落的江湖眾人尋聲望去,看到一胖乎乎少年擠出擁擠人潮,高高揚起叫價的右手,深怕被人截胡買去了精金兩刃刀。
為彰顯自己的闊氣,富態少年又把重點內容重複三遍:“出價十萬金!十萬金!十萬金!”
眾人目光齊刷刷看向少年,這才發現少年的與眾不同。
準確來說,這肥頭大耳的富態少年身上裝扮極為浮誇,貴氣著實逼人,閃耀人群。
僅富態少年在人群裡叫價時伸出的右手,就戴了足足五顆鑲嵌鴿卵大小的寶石戒指,且每顆寶石色澤剔透,色彩不同,每一枚戒指都能激起江湖旁門動起殺人越貨的邪念。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