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吝嗇的稱讚,總能不經意間給人以醉酒般的飄飄然,令從未有過這種奇妙感覺的太湖一霸,心情大為舒暢。
情緒渲染已足,袁天真伺機開口問道:“還未請教兄臺姓名?”
心性純樸的阿飄,沒有多少花哨的字首為身份標榜,僅有一個當年絞盡腦汁才想出來的響亮別名,那是他認知裡最威武霸氣又不俗套的另一醒目標籤。
“我叫阿飄,太湖小霸王:阿飄!”
這不是一個響亮的名字,與阿飄的長相和穿著一樣,普通到塵埃,僅僅是自我感覺良好,能夠唬人罷了。
小霸王之名僅在吳越太湖一帶或有影響,雖然是臭名,總好過無名,不過於這偌大江湖卻是籍籍無名,彷彿萬千黃沙裡的一粒塵埃。
阿飄人雖普通,可身後的三柄木劍卻不普通,袁天真湊近阿飄只瞥了一眼,便看出了那三柄木劍不同凡響。
袁天真故意問了句:“天師府對精金兩刃刀也感興趣?”
能夠一眼看出阿飄身後三柄木劍的出處,足以說明袁天真眼界非凡,眼力也不必多說。
阿飄聳肩:“事實上我對那東西並無興趣,我要的是葫蘆!”
“我要的是葫蘆”,這句話出自秦大家所著的一篇雜文《吳越閒趣》,講述吳國一老叟種葫蘆,只關注葫蘆的生長,而忽視了葉子上的蚜蟲,結果導致葫蘆全部落了的故事。
此故事旨在表明事物之間的關係是密切的,告訴世人不能只關注結果而忽視過程中的細節,要注意事物之間的關係,不能片面地看待問題,否則會適得其反。
後來這故事在吳越等地廣為流傳,於市井百姓之中逐漸變了本意,成了只關注結果,並不在乎過程的一種隱晦表達。
“你口中的葫蘆,指的是名,還是利?”
這個問題一問出口,袁天真就意識到應該是二者兼而有之。
阿飄也不遮遮掩掩,以義不容辭之態道:“名自然要多些,有名利自來,有利名更盛,但我更在意前者……曾經如日中天的天師府在江湖沉寂多年,我得將盛名遠播出去,否則道門祖庭恆強,雲海仙宗會越來越目中無人,其餘幾家道門香火鼎盛,人才多如過江之鯽,也會擠壓小覷我們天師府……我若不挺身而出,為天師府正名,天下人還以為唯我天師府一脈沒落,後繼無人了呢!”
想到如今天師府在道統中和地位和影響,阿飄就對那幫只沉浸在揚經頌道的牛鼻子老道們滿腹怨言。
大道之爭,唯天師府安於現狀,缺少多爭一柱香的雄心,他阿飄入這紛擾江湖揚名,何嘗不是在位天師府揚名,正名!
把道統一宗之名扛在肩,其份量壓力可想而知,因此負劍而出的少年時會彷徨,時會迷茫,有時與倔驢慪氣時又不免懊惱和躊躇。
袁天真心中一喜,只要知道阿飄來漠城目的與真實想法,他便有辦法將其引到自己的意圖中。
“想要立足江湖,在江湖萬千高手與強者中脫穎而出,於萬人之上揚名,可是得拿出自己的本事,就好比……”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