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眉善目的老和尚從未將小沙彌厄難之體的詳情告訴他,明知山的佛陀菩薩們對此同樣避而不談,甚至是此次漠城之行的真正目的也被老和尚美化為行者之修,但小沙彌自己隱隱覺察到明知山所有人對他九蛟纏身的特殊體質有所隱瞞。
“師父,我們不遠千里來大周,也是為了他們搶的那枚精金古幣嗎?”
意識到老和尚帶他來中原的目的並非普世傳教那麼純粹,一向恪守成規的小沙彌對巷中所爭之物產生了排斥。
老和尚沒說話,一副閉目打坐入定狀,似在感知天地變化,又似在等待一個絕佳機會,旨在那枚精金古幣。
望著滿地斷臂屍首與血流成河的杏花巷,小沙彌的心態開始動搖了,明知山的佛陀們從小給他灌輸的慈悲被他刻在了心裡,同樣也深深印在了圓圓的腦袋裡。
“如果是,我選擇放棄!”
小沙彌用堅定的清澈目光望著盤坐於地的老和尚,語氣透著不願妥協的倔強,因為離開明知山時老和尚並未告知小沙彌此行的真正目的。
小沙彌不想師父為了自己雙手沾染鮮血,這與釋教教義不符,也與他一直追求的普渡之心背道而馳。
“師父既然給我起名不痴,就該知道不痴……不痴!”
老和尚沒有理睬,而是繼續席地打坐,緘默不語。
“如果師父想一味瞞著不痴,那不痴現在就回明知山。”
見老和尚無動於衷,小沙彌氣急轉身,一點不給老和尚繼續盤坐如鐘的緘默機會。
老和尚拗不過,無奈嘆息道:“又耍小脾氣是不是?忘了我們此行中原普渡眾生的使命了?”
聽到老和尚有些不耐煩的回應,小沙彌反駁道:“師父這不是釋教普渡眾生的教義。”
從小在經堂聆聽佛陀說禪,受佛法薰陶的小沙彌有著自己的判斷,他所追尋的是釋教大乘佛法,而非師父口中的“渡己再渡人”的先入為主,這其實是走坐禪僧的大道論,是小沙彌深藏內心併為之付諸行動踐行追求的佛道。
“大周還未承我釋教佛法,儒、道兩家也未接納釋教三千道,普渡眾生是佛子的職責,為師的職責是領你入世看眾生,不看眾生,何以普渡眾生!”
眾生不苦,世間無佛。
明知山的佛陀們常言“眾生不向我走來,我便向眾生走去”,為踐行這話,千百年來無數釋教弟子苦行、參禪、問心,求三千大道,渡世間可渡之人,釋教傳道中原的契機便源於此。
以小沙彌不痴現在的承受能力,老和尚不敢將殘酷真相告知於他,倘老和尚將“佛魔本相生,無佛便無魔”的真相告訴他,他那還未穩固的世界觀會不會就此崩塌?
有些話,老和尚終究沒敢說,佛子年紀尚小,佛心還未到達四大皆空的無我之境,若厄難之體爆發,將其佛心吞噬,就是佛陀也束手無策。
“這太殘酷了!”
這是不痴入世以來的最深體會,也是他對世間真相的第一次評價,感受至深。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