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心慌慌的流放罪人,聽張縉這麼說,感動得都哭了。
他們以前雖然過得艱苦,但怎麼也是生活了好些年的地方。
有的人甚至是已經在那裡生活幾十年,繁衍幾代後輩。
突然搬遷到新的地方,心裡一點底都沒有。
看到四周連個草屋都沒有,就更加惶恐了。
剛才還要跟著這裡的村民幹活,真是身心疲憊。
晚餐,每人一大碗粗糧,菜是豬肉加野菜,有鹽,有油花子。
張縉跟大家吃的相同,旁邊蹲坐著黃村長和馮成貴。
張縉一邊吃,一邊吩咐兩人以後的工作方向。
白天做的煤團已經幹,磊的大灶也幹了不少。
張縉先讓人放柴火燒乾大灶,然後放煤團進去。
新來的流放犯人穿著厚衣,圍著大灶入睡。
巡夜的村民,半夜負責新增煤團。
看到持久難燒,火力十足的煤團。
激動哭了:“百姓之福,百姓之福呀。”
不知道說的是張縉這個新縣令,還是煤團。
第二天一早,張縉就把大鐵窩蓋在大灶上,負責煮早膳的婦人笑眯了眼。
“大人真的好聰明,原來這個煤團是這麼用的。”
“一晚上不擔心火滅了,真是太方便了。”
“這火力那大,一大鍋水一會兒就煮沸了。”
“以後我就不怕做飯的活計了。”
“我相信這個蜂窩煤一定會大賣。”
“我們冬天不怕被凍死了。”
大鍋飯,沒那麼多時間,也沒地方做其他的。
所以煮野菜粥,加了鹽,味道還不錯。
野菜都是小孩負責挖的,除了不能動的,大家全在忙碌。
黃村長激動的一晚沒睡好,看到張縉起來,連忙跑了過來。
“大人,蜂窩煤太好用了,一定不愁賣。”
“那是自然,以後你們不僅要管漠北這一塊的百姓所需,還要對外銷售,這下你明白本官之前說的人手不足不吧?”
“是,大人,我真是心服口服。”
“這是本官對你們村的設計圖,村民集中在這一片空地居住,你先建村民的住房,要做到每個人都有紅磚大瓦房住。”
“第二步,你們要修路,本官會盡快安排人送水泥過來,修路建房都不能耽誤,修好路才方便運輸。”
“第三步,按要求建廠房,倉庫,賬目要清晰。”
“第四步,建學堂,醫館,市場,公廁,客棧,總不能讓異地商人過來露宿野外,要與村民居住地有一定的距離隔開。”
“是,大人,我記住了。”
“馮成貴,你安排好這裡的工作,就去大松村找本官。”
“是,大人。”
張縉說話的聲音不小,坐在不遠的村民都有聽到。
聽到張縉對黃沙村的安排,都興奮不已。
大人說了,每個人都有紅磚紅瓦房住。
特別是流放的犯人聽到這個訊息,身體的血液都沸騰起來。
張縉趁著早膳的時間,大致瞭解一下這些人擅長的手藝。
“為了以後有飯吃,有屋住,娃兒可以上學堂,大家辛苦一段時間,聽本官安排,支援村長工作,建設美好家園。”
“是,大人,我們都聽您的吩咐。”
“本官要馬上趕去大松村辦水泥廠,你們還不知道水泥是做什麼的吧?”
“是的,大人,水泥是用來做什麼的?”
“大人教的東西肯定是對百姓好的。”
“大人是咱們百姓的福音。”
“大人一心為了我們,我們決不能給大人拖後腿。”
張縉指了指不遠處的泥巴房,爽朗說道:“你們也看到了周圍堆放的土坯,用煤團燒過之後,就會變成紅磚,紅瓦,水泥就是一種粘合物,比泥巴堅固,比糯米更方便耐用,以後我們再也不用擔心房子被風颳倒,被雪壓跨,被雨淋溼。”
“天呀,還有這麼好的東西。”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