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縉跟他們說過,想要快速富起來,先修路,然後將本縣的東西賣出去。
交易流通,就能換取自己所需之物。
這麼長時間,縣裡就沒來過外地人。
莫非是蜂窩煤的訊息傳出去了?
黃村長聽到有商客來了,步子加快幾分。
當他看到孟葉秋幾人,感覺不對勁。
“這幾人一看就是文人書生,不像商人呀!”
黃村長拱手行禮:“在下是這個村子的村長,不知幾位老闆來採買什麼東西?”
“村長有禮,不知貴村有什麼東西可售?”
“我們村有特色產品蜂窩煤,煤團,還有土豆,紅薯,辣椒,豆角,茄子,西瓜,甜瓜。”
在京城,西瓜每年皇宮收了貢品,才會分一些給大臣。
前段時間,皇上收了四皇子送去的孝敬,他們也只在宮宴上嚐了一些。
昨天在驛站吃了一個飽,沒想到在這裡免費吃。
這些東西他們都已經吃過,可惜太遠,帶不回去。
走的時候,厚著臉問張縣令要些種子。
孟葉秋饒有興致問道:“我們可否看看你們的蜂窩煤?”
“當然可以。”
黃村長帶著一行人來到蜂窩煤的展示區,指著兩邊道:“左邊就是蜂窩煤,右邊是煤團。”
“哦,兩者有什麼區別?”
“蜂窩煤適合家用,方便家裡做飯,如果是大廚房,用大鍋頭,就用煤團節省些,另外像我們的磚廠,就需要煤團。”
“價錢如何?”
“目前我們不包送貨,蜂窩煤2個銅板一個,煤團1個銅板一個。”
“我聽說蜂窩煤比柴火耐用,為何這麼便宜?”
“我們大人說我們做蜂窩煤主要想讓百姓都燒得起,冬天不會被凍死,只賺點人工錢,而且你們在這裡拿貨,除卻運輸費用,也不能定太高。”
孟葉秋沒想到會是這個理由,看著人來人往,幹得熱火朝天的村民,對張縉的政績又相信幾分。
孟葉秋佯裝望向田埂方向,不經意說道:“黃村長,瞧著你們的水稻似乎長得比我們那兒的要高,那些穗子也沉澱澱的,我曾去江南看過,似乎與那邊的稻子有些不一樣?”
“孟老闆,我沒見過江南的稻子,不過,咱們大人說了,我們這批的水稻能畝產千斤,如果不是每天要上工,我們都恨不得蹲在田裡守著。”
“那你們這些糧種是哪來的?”
“你們不是來購買蜂窩煤的嗎?”
“隨便聊聊。”
黃村長見孟葉秋問東問西,根本沒洽談生意的意思,安排一個負責銷售的村民接待後就忙其他的去了。
孟葉秋一行人走到田埂邊上,仔細檢視水稻。
每一株有兩三尺高,上面有十幾根稻穗,每根稻穗上滿滿的都是青色的穀粒。
每株的行距都差不多,裡面的水只蓋著泥土。
種植方法完全跟江南的水稻不一樣,孟葉秋伸手,想摘一粒穀粒看看。
身後傳來喝斥聲:“你們幹嘛?休想破壞我們的水稻,來人,將他們抓起來。”
“什麼?有人要破壞我們的水稻,走,抓起來送官府。”
“村長,外村人想破壞我們的水稻。”
孟葉秋站出來連忙解釋:“我沒想搞破壞,我對水稻有研究,只想摘一粒仔細瞧瞧。”
“這人看著人模人樣,或許真不是來搞破壞的?”
“還帶了下人,也許真不是來破壞的。”
“我跟你們說,離我們的稻田遠一點,不然,別怪我們不客氣。”
“抱歉,是我魯莽了。”
村裡的地勢並不高,一眼望去,發現田裡,地裡,小山坡,全是綠色,也有婦人和孩子在拔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