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縉下了馬,與周良並行。
“周良,這段時間過得還好嗎?”
“都好。”
“學院的夫子還好吧?”
“鄭院長親自給我們上課,我們可開心啦。”
“本官給你找的可都是大儒,一定要珍惜上學的機會。”
“那是當然,我們這些學子都沒捨得放假。”
“那也不用這麼緊張,學習也需張馳有度。”
“主要是大家都準備過冬的碳火和食物。”
漠北冬季時長,如果放假歸家,豈不是浪費時間。
所以大家都決定待過年時才歸家。
“大人,您回來了!”
一跨入縣衙,張縉長嘆一聲。
“還是新縣衙看著舒坦。”
才離開一個多月,澤安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為了趕在下雪前,讓張縉住的舒服。
眾人第一時間將縣衙建好,這也是百姓對張縉的愛戴。
本來想等張縉回來後才入夥的。
還是張縉用信鴿通知他們先入住,方便辦公。
縣衙裡的人不多,大家都在忙其他事情。
就一個守著門口,以防有人報案。
“劉大哥,鄭院長可在?”
“在,在後院廚房做飯。”
張縉連忙往後院跑,怎麼好意思讓鄭老做飯。
“鄭老!”
“喲,終於回來了。”
“外公。”
張縉湊過去小聲喊了一句。
“婚禮還順利吧?”
“順利,去其他地方轉了轉,所以耽誤了點時間。”
“你呀。”
“周良找您。”
“累了沒有?”
“休息得挺好。”
“走,一起去書院瞧瞧。”
鄭老一生都在教書育人,把澤安書院交給他管理再妥不過。
看著比第一次相見時,年輕了不少。
精神頭也足,如果不是邊關有急事。
歐陽澤肯定要來見過鄭老才離開。
“院長,從落風縣來了三名小生,想要來咱們書院求學。”
“走,去看看。”
劉三金早就備好了驢車,看到三人過來。
連忙見禮,三人上了驢車。
澤安書院離新縣衙有點距離。
這一片是新縣城區,澤安書院在老縣城區。
一個多月時間,新縣城區發生好大的變化。
街道的商鋪開了不少。
兩旁的新房全整理好了,還編了房號。
不過,全空著。
就等著張縉回來分房。
街道全用水泥平鋪,再也不會因為下雨道路瀝淋。
街道上有陌生面孔,周良介紹道:“這些都是外鄉人,全部是過來進貨的。”
鄭老也跟著補充道:“本縣的村民沒時間在外面閒逛,都在賺工分。”
“如此甚好!”
張縉滿意地點頭。
看到店鋪裡的招待跟張縉問好,旁邊的客人都打聽起來。
聽說這就是澤安縣的新縣令,都震驚地望著張縉。
畢竟張縉看起來太年輕了,而且很親民。
他們可沒見過縣令這麼隨和的,就獨自在大街上走。
他們縣的縣令,哪個不是前擁後呼的。
真是好羨慕澤安縣的百姓。
來到書院門口。
張縉抬眸望去。
就看到之片宅子外已修建了圍牆。
大門前一片空地。
大門是珠紅色,寬六米,高六米。
正中央掛著龍飛鳳舞的四個大字:澤安書院。
右下方寫著年份和建院人。
張縉內力強,視力好。
清晰地看到建院人一欄寫著:張縉。
大家都知道她是張縣令,聽聲音縉和晉也同音。
幸好鄭老知道,這流芳後世的名號,自然要用張縉本人。